分析:智慧城市建設中暗藏的隱憂
2013-08-28 08:12:00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問題不容忽視
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已經成為各地政府和相關企業的狂歡,但也暗藏著不容忽視的隱憂:
重“頭銜”而輕目的。部分地方政府官員并不理解智慧城市的內涵,從數字城市、無線城市、電子城市等到智慧城市建設,只是換了一個標簽,弄了個新概念而已。國家的牌子都想要,紛紛跑試點,而忽視智慧城市建設的真正目的。
重技術應用而輕觀念轉變。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畢竟只是工具,政府執政理念的轉變、體制機制的完善才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沒有真正為民的服務理念,城市最多只能智能,而無法智慧。
貪大而求全。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分階段、實施重點突破,而很多地方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醫療、交通、教育、城管等所有領域都想做。這樣的結果可能會導致什么領域都難以突破。“千城一面”。智慧城市規劃需要結合城市自身特點和發展戰略。現在很多地方的規劃同質性較高,沒有體現城市獨有特色,最后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而且實施起來的可操作性,也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缺少民眾的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地方政府的狂歡,它將帶來大量的項目和工程,帶來巨額的社會投資,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就業等。智慧城市也已成為相關IT企業的盛宴。它意味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量的訂單和收入。而民眾則對其知之甚少。民眾本應是智慧城市建設參與的主體,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各種便利和智能化服務,并需要通過不斷完善自我做一個與智慧城市相適應的智慧市民。缺少了民眾的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就容易與初衷漸行漸遠。
我們一直講“深化改革”,其實可以利用智慧城市建設這個機遇,通過信息技術切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通過體制創新來推進社會管理新模式,同時推動行政權力公開透明,促進政府透明、公開、高效運行。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轉變政府職能、贏得民心的有效途徑。只有民眾都積極參與,充分感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智慧城市建設才能成功。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