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智慧城市建設中暗藏的隱憂
作為化解“城市病”的突破口,智慧城市在神州大地日漸升溫,相關的物聯網產業園、軟件產業園、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在各地層出不窮。
然而,在這場智慧城市建設高潮背后,不少地方不理解智慧城市的內涵,重技術應用而輕觀念轉變、貪大而求全……使其難以發揮信息共享、融合的綜合效應。
一度被公眾認為難產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終于塵埃落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公布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智慧城市試點,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的試點地區已達193個。
至此,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掀起了新一輪熱潮。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50個城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很多地方已出臺了相應的規劃和行動計劃,預計到2015年底,將有70%以上的地級以上城市,參與建設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解決“城市病”
城鎮化進程往往會帶來一系列“城市病”,比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人口集聚、資源不均衡、公共安全監管難度加大等,城市的承載和管理能力受到極大的挑戰。智慧城市是突破當前城市發展瓶頸的一種新理念和模式。它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增強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效能,最終目的是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智慧城市建設為什么要強調信息通信技術與城市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具有通用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既適用于政務應用、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各個領域,也適用于經濟領域的生產、制造、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這使得信息技術可以成為全方位提升城市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技術支撐。比如電子病歷的普及,將使得市民免去了紙質病歷丟失和攜帶的麻煩。遠程醫療、遠程教育、互動教室等都可使優質醫療、教育資源得以共享,智能交通服務可使市民出行變得更為便捷等。
智慧城市浪潮來勢洶洶,影響力和覆蓋面巨大,各大部委紛紛搶灘智慧城市試點建設。2012年11月,科技部組織開展了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連續公布了兩批共193個試點城市名單。為了統籌各部委的資源、集合力量,也為了引導和規范地方政府健康有序地建設智慧城市,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起草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呼之欲出。這無疑將為地方建設智慧城市注入一支強心劑。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