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人居環境的思考
2013-08-19 08:34:00 來源:徽商研究 瀏覽次數:
政府必須要通過新的績效評估方法來改進行政效率,把人居環境的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之中,并且鼓勵做出有效的政績;以企業家的高效力精神來克服“官僚主義”的惰性,從劃槳者變成為掌舵者的轉型;本著服務于民的思想重視人居環境建設,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人居環境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進一步完善城市人居建設規劃法律,城市規劃方法要建立在對經濟、社會和環境進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向消費者宣傳節能環保觀念,制定完善的城市人居環境建設規劃體系并予以實施,從稅收和信貸資金上給與財政傾斜,鼓勵設計建設適宜人居住的城市環境;最后積極推進國際和市際合作,以科技推動人居環境建設發展。
(三)其他社會主體的積極作用
首先,城市建設者們應該主動建造適宜居住的住宅小區,從人居環境角度出發,樹立園林意識,規劃符合整個城市人居環境規劃的住宅小區,引導消費潮流。在今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不但追求物質上的消費,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購買商品房上,對房子的要求早已不再只關注戶型、面積、采光等,而是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樓盤價格往往由價值決定,價值由三方面構成:一是開發商的品牌,二是項目的品質,三是美感。例如在合肥的綠城百合公寓,毛坯房最高時曾達6800元/㎡,而在濱湖新區的濱湖前城才賣到3250元/㎡。二者的區別就是區位優勢,基礎設施優勢,以及人文環境的不同。建設者們要想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也應多在人居環境下手,合理的設計定位,因地制宜,設計要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同時符合業主的投資計劃的人居環境,從而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其次是城市設計者,主要包括建筑家和城市規劃者。作為城市的主要設計者和規劃者,他們在人居環境建設中的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城市設計者必須立足于建立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要尋找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差異的特征,研究其特點,一切設計要符合標準人居環境。建筑家設計某一建筑也要考慮城市綜合因素,建筑要適應整個城市的發展格調;在建筑材料上要以人為本,圍繞綠色建筑設計,節能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資源的高效利用方面多下功夫,共同推進人居環境建設。
最后,建設人居環境是全民事業,作為城市的每個居民要從自身做起,樹立人居環境意識,崇尚生態環保人居。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最佳人居環境的創建工作。發展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做綠地承包制,見縫栽樹,不讓黃土裸露在空氣中。積極倡導清潔生產、綠色消費、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增強社會環保意識,形成自覺維護人居環境建設的良好風尚。
展望未來,面臨國內國際城市化的新發展,我國將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城市化進程中的人居環境發展也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轉機,我們共同期待我國人居環境事業在城市化進程中更上一層臺階。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