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們是否需要這么多“第一高樓”(圖)
今后十年,我國平均每5天建成一棟摩天大樓,一些地方將設計高度紛紛瞄準區域第一、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我們需要這么多“第一高樓”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超高層建筑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服務業規模太大,而土地資源有限,不得不向空中要空間。但在我國的一些城市,“第一高樓”與寬馬路、大廣場一樣,往往成為政績攀比的工具,一些地方官的虛榮心決定了城市的天際線。
“高度競賽”有多熱?
到2020年,中國擁有的摩天大樓數量將是美國的2.3倍
8月6日,農民工老田蹲坐在北京光華路的一處樹蔭下,仰望著對面82層的國貿三期大樓:“你說住在里面啥感覺?”
從河南商丘來北京打工七八年了,老田進過最高的樓是一家二層小飯館。“新聞上說,上海有個第一高樓,是對面這樓的兩倍高,脖子仰斷了都看不到頂!”
老田說的上海第一高樓,是8月3日封頂的上海中心大廈。這座高632米、共124層的高檔商務樓,將取代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刷新上海的天際線輪廓。而在老田的身后,是兩個足球場大小的深坑。3年后,108層的“中國尊”將在此拔地而起,取代國貿三期大樓,成為新的北京第一高樓。
不僅在京滬兩地,近年來,摩天大樓在我國遍地開花,爭相崛起。一些地方紛紛將摩天大樓的設計高度瞄準區域第一、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高646米的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已于2009年10月動工,它不僅將輕松奪得“華南第一高”的桂冠,在2014年竣工時還將超越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中國第一高樓。2012年,設計高度60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宣布加高30米,以超越上海中心大廈。而838米的湖南長沙“天空城市”,比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建筑——阿聯酋迪拜塔還要高出10米,尚未開建,就引起輿論嘩然。
根據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建筑設計標準,超過100米的建筑就屬于超高層建筑。而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高于152米的大樓即屬于摩天大樓。據摩天城市網粗略統計,截至2012年7月,我國已建成摩天大樓470座,還有332座在建設中、516座在規劃中。換句話說,今后十年中國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目前擁有摩天大樓533座,在建6座,到2022年前規劃再建24座。這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擁有的摩天大樓數量將是美國的2.3倍。
“第一高樓”安全宜居嗎?
超高層建筑,對建筑質量和管理品質的要求都“超高”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追求“世界第一高樓”的不只是中國的城市。在遙遠的紅海港口,沙特阿拉伯吉達正在建設一座1000米高的建筑——國王塔。這座將于2018年建成的錐形建筑,高聳入云,仿佛將科幻電影直接搬到了現實世界。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紐約“空中花園”別樣美 摩天大樓冬暖夏涼
從2009年至2014年,賈維茨會展中心投資4.63億美元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升級。會展中心主樓外墻換成了鳥類能夠識別的帶圓點的不透明玻璃,鳥類死亡率下降了90%。【詳細】
南京蘇州無錫等入選摩天城市榜
摩天大樓,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的一種標志。昨天,網上曝出一份國內21個城市高樓數量排行榜,南京因擁有20座高樓,排“第六”。無錫和蘇州以15座和8座高樓,分別位居第11名和第20名。【詳細】
評論:城市"高樓情結"可休矣
一下暴雨就“看海”,已經不是某個城市“一景”,而是許多城市共同的“一道風景”。廣州同樣存在這一問題,暴雨淹城一次次將“下水道”問題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法國大文豪雨果那句名言“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也被網友反復提起。【詳細】
超高建筑:極限之美還是極限之危
超高層建筑被業界稱為“垂直城市”,其功能多樣、體量大、系統復雜、環境影響明顯,給建筑設計和運營管理帶來極大挑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