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玫瑰再唱漲價進行曲
編者按:今天是“七夕節”,也被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今天,鮮花,尤其是玫瑰花,是愛人之間表達情意的重要方式。隨行就市,這幾天玫瑰花的價格也跟著一天一個價,早就唱起了漲價“進行曲”。今年玫瑰的價格“調門”究竟有多高?鮮花市場是否也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情況呢?未來鮮花市場的曲調該如何譜寫?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云南省呈貢縣花農畢國輝種了四五十畝的鮮花,隨著七夕節的臨近,前來批發鮮花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畢國輝:“一把玫瑰是24朵花,基本進價常年都在10塊錢一把波動,就是一支玫瑰5角錢。像賣白菜一樣。最近價格猛漲,一把花差不多賣到60、70(元),比較好的。”
據全國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8月12號,玫瑰產地拍賣均價為1.5元每支,高等級品種更是達到3.5元每支,比平時價格翻了三倍,比去年同期高出50%左右;而配花滿天星的價格也由平時的20-30元/斤躥升至50-60元/斤。
對此,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分析師師清才分析認為,天氣多變和成本上漲是玫瑰等節日用花價格猛漲的主要原因。”
師清才:“一是今年春季北方偏冷,鮮花生長緩慢,南方尤其是云南鮮花主產地降雨偏多,導致鮮花的數量和質量都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二是受養殖、人工等成本增加的影響,導致今夏鮮花價格沒有走低趨勢,并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盡管節日期間玫瑰花等價格較高,農戶在此期間也賺了個盤滿缽滿,但從歷史上看,這樣的“好景”畢竟不長。據云南呈貢縣花農畢國輝反映,一年當中也就2月14情人節和七夕節銷量最大,平時生意相對比較平淡。
畢國輝:“這種漲價持續就是兩三天左右,然后過了這兩三天差不多又回落。全國都是集中在這兩三天要貨,銷量占到常年銷量的一半左右,這兩個情人節,2月14號西方的情人節,和這兩天的中國七夕節,各占一半。平時市場上的花都賣不動的。”
但是,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這種形勢正在悄悄發生改變,據中國花卉協會盆栽分會會長李虬介紹,目前,教師節、中秋節以及婚慶鮮花市場日趨火爆,人們日常裝點居室的需求也逐漸上升,鮮花銷售在全年的分布會日趨均衡。
李虬:“目前的個人消費和日常消費正在啟動,正處于助跑期,估計兩三年內會進入一個真正的發展期,消費格局會有所改觀,我們花卉行業可能經歷一個轉型的和更均衡用花的時期。花農的收入會有比較大幅度增加的。”
也正是受日常消費和個人消費增多的影響,今年鮮花市場走勢可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走勢。市場分析師師清才預測,七夕過后,花卉價格未來仍有小幅上漲的空間。
師清才:“鮮花的育植和生長也需要一個過程,到9月、10月份,節日用花、以及婚禮用花都會明顯的增多。在消費增加的情況下,而產出是一定的情況下,鮮花的價格會有一個小幅上漲的波動。”
在這樣的市場變化面前,如何及時準確地把握住機會,是種植戶提高收益的關鍵。為此,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總經理張力建議種植戶,要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生產和上市量,同時注重設施改善和提高花卉質量。
張力:“鮮花市場規律性比較明顯,老百姓要根據節日變化來調節生產和上市時間;市場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花農要更加注重生產設施的改善,產品品質的提高,引入符合市場的新品種,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花卉協會盆栽分會會長李虬建議種植戶,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經營,更要密切關注市場整體趨勢的發展,及時調整生產的品種和規模。
李虬:“稍微騰出點精力去看看大格局的變化,稍微務虛一下,以前看起來很虛的東西越來越跟他的收入和經營發生很多的相關,要關注行業的變化,關注消費模式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可能跟他們是息息相關的。”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
山東濰坊:鹽堿地上種出“芳香”玫瑰
近年來,在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區的鹽堿地上,有一種玫瑰經過二次培育改良,已可直接在生長條件苛刻的鹽堿地上種植。這種玫瑰具有適應范圍廣、抗性強、綠化成本低、三季開花、產量高、用途廣泛、效益周期長等特點,不需要【詳細】
土耳其“玫瑰經濟”看好中國市場
初夏時節,走進土耳其“玫瑰之城”伊斯帕爾塔,仿佛進入一座玫瑰主題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