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豈能“非怪不取”
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在建的號稱中國第一高樓的“上海中心”實現結構封頂。不過,這座設計總高度達到632米的大樓,吸引網友眼球的地方并不是它的高度,而是它的造型。昨日,“上海中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被網友調侃為“廚房三件套”,因為它們的造型分別像是打蛋器、開瓶器和注射器。
“設計師一個是酒鬼,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家庭主婦”的調侃,說明這些公共建筑雖是“得意之作”,但因造型奇特,還是未能得到公眾認同。耗費巨資建造的建筑竟落得如此結局,怎能不令人深思?
近年來,國內建筑設計領域出現了一股不良風氣,所謂后現代的、偽傳統的建筑設計紛紛登場,即盲目崇拜洋設計師,追求怪誕另類、顛覆傳統,甚至“非怪不取”。這種所謂的“反力學建筑”,完全違背了基本的審美原則,沒了對稱和諧的建筑美學思想,未能和豐厚傳統文化完成中和,根本就沒有公共美感可言。
中國的建筑向來注重文化內涵,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尺寸、色彩,都有一定的涵義。一些優秀建筑,是中華文化和先進技術的完美結合。例如北京的天壇,處處都有智慧的閃光。又如南京的中山陵,當時的中國設計師呂彥直以“警世鐘”方案在眾多中外名家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在當下,也有不少設計師注重傳統文化內涵,比如曾獲得“建筑諾貝爾獎”的王澍,其建筑理念同樣飽含了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情味和人格溫暖,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均衡,注重對自然、環境的敬仰和敬畏。他說,“一個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著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可見,對于文化血脈,在建筑設計中是應該努力繼承的。
在建筑設計領域吸納國際先進經驗,本是一件好事。然而,這種吸收應該建立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之上。民族建筑原則是根本,是底線。吸收國際經驗,目的是讓建筑現代化思想和傳統思想緊密結合,打造出更多的建筑精品。然而,一些地方一味貪大、求洋,“非洋不取、千城一面、高大全”——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建筑學大師潘祖堯對中國城市建筑提出的三大隱憂。不難發現,近年來,中國成了外國設計師的試驗場,建筑設計業出現了一種怪現狀:越是怪誕越能吸引眼球,越是怪誕知名度越高。傳統美被丟棄,令人痛心!
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建筑師應該具有獨立的思考精神和創造精神,吸收本土建筑精華,學習世界建筑理念,并且贏得城市的信任,這樣中國的建筑才會有改觀。”對于各種建筑設計,僅僅聽命于專家和行政官員的審美是不夠的,還應充分問計于民、征詢民意,考慮公眾的審美感受。建筑設計師們不妨多挖掘民族美、傳統美,成為真正的“建筑美和文化美的大使”。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廣東佛山全球征集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
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網站近日發布國際競賽公告,面向全球征集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公告還披露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規劃范圍以及項目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