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薰衣草產業亟待突破同質化瓶頸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新疆霍城薰衣草旅游節上,“薰衣草產業發展”又一次成為業界人士所爭論的話題。不少專家認為,薰衣草產業粗放式發展是條死胡同,必須馬上轉向精細化發展。薰衣草產業發展還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那么產業發展該何去何從?
種植面積穩步擴容
提到薰衣草,越來越多的人會從法國的普羅旺斯想到新疆的伊犁河谷。
記者從資料中了解到,1964年,國家安排新疆兵團農四師65團試種薰衣草,當年他們從法國普羅旺斯引進了60粒薰衣草種子悄悄試種。也許是上天的厚愛,經過6年試驗,農四師65團試種成功了,當年便栽培了76畝薰衣草,生產出15公斤薰衣草精油。自此,農四師65團的薰衣草種植便快速發展起來,到1988年,種植面積已接近5000畝,從此結束了我國薰衣草香料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由于伊犁霍城與普羅旺斯地處同一緯度帶,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相似,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薰衣草之鄉”。如今,更成為中國芳香產品的聚集之地。
據調查顯示,目前伊犁霍城薰衣草種植面積近3萬畝,薰衣草產量占全國的97%,精油產量占全國的95%,已是全國最大的香料生產基地。
“新疆具有豐富的芳香植物資源優勢,獨特的地理光熱資源適合許多芳香植物生長,并形成了其優異的品質。”新疆日化協會秘書長劉洪波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疆商品化種植的芳香植物有30余種,具有一定規模的主要品種有:和田地區的3萬畝玫瑰和伊犁州的2萬畝薰衣草,預計2至3年,這兩個單品可分別發展到5萬畝的種植面積。
事實上,每年收獲季節,薰衣草、薄荷、留蘭香、迷迭香、羅馬甘菊、大馬士革玫瑰等名貴香料所散發出的芳香氣味,都會從伊犁河谷、和田等地飄向全國,彌漫世界。打造全產業鏈已成趨勢
產業政策是發展的助推器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白紅彤博士說,世界芳香產業在全球市場每年以超過百分之九的速度在增長,到2014年,整個香精香料市場產值預計將達到235億美金。未來三年,中國將是世界上香料需求最旺盛的國家,被稱為中國薰衣草之鄉的伊犁霍城縣承載著薰衣草產業的發展重任。
去年,“解憂公主”品牌薰衣草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新疆香料中的第一個馳名商標品牌,國家外專局自2011年起已連續三年委派法國專家赴“解憂公主”駐點幫助提升種植、精深加工環節的能力。
“產業政策成了促進伊犁薰衣草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伊犁天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力表示,國家農業部2001年授予霍城為中國薰衣草之鄉,為伊犁薰衣草的快速發展貼上了金字招牌,國家香精香料“十二五”規劃提出對適合我國種植和發展的品種(薰衣草、玫瑰等)進行引種、馴化和規模化種植。
薰衣草產業被列入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霍城縣黨委2013年一號文件,明確規定對連片種植500畝地薰衣草給予400元/畝種苗補助。
同時,霍城縣政府已連續三年舉辦薰衣草旅游文化節,在行業內形成較大的影響力,與此相生相伴的薰衣草旅游工藝品、紀念品市場需求量激增。
同質化成產業發展的瓶頸
盡管伊犁薰衣草產業已初具規模,市場前景看好,但隨著薰衣草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也面臨著品種混雜、加工工藝落后、精油品質差、原料市場價格不穩定等挑戰。
王力說,目前伊犁有近30個薰衣草產品品牌,企業開發生產的產品有85%以上完全雷同,包括包裝、大小、顏色等諸多外觀性要素。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差別相當大。同樣一瓶精油賣價卻相差幾倍,市場亟待凈化。
調香師高繼光說,薰衣草中所含的樟腦成分易揮發,阻礙其進入精油的技術是產業目前所急需的。
王力認為,現在是時候改變全草提取的加工方式了,應采用特殊工藝將原料分段提取,經檢測品質明顯提高,樟腦含量從1.397%降為0.122%,做精做純。
白紅彤則建議改良和科學選育香料品種,推廣科學栽培管理技術和規范種植模式,產品向高附加值和綜合利用方面發展,集中建立芳香植物聯合研發中心,加快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新疆農業科學院農產品(000061,股吧)貯藏加工研究所所長張平表示,在薰衣草發展方面,還要成立協會來引導整個產業發展,協會參與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擴大品質影響力。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新疆瑪納斯濕地國家公園迎來數萬候鳥越冬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開啟了越冬旅程。作為候鳥遷徙重要驛站,新疆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日前就引來了數萬只赤麻鴨、綠頭鴨、天鵝、白鵜鶘等國家級保護鳥類在此棲息越冬。【詳細】
新疆額爾齊斯河現霧凇景觀宛如仙境
2017年11月27日,受冷空氣的影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出現大霧天氣,由于氣溫的變化,該市境內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出現唯美霧凇景觀,晶瑩的霜花、冰凝附著在樹枝上,從高空俯瞰整個河谷銀裝素裹,潔白一片,宛如仙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