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由城市規劃守望中國文化
“南京市南北長東西窄,空間極不合理,所以跨界調整可以為南京都市圈的整體發展創造合理的供應。”
“歷史需要保護,更需要創造,發展性、開發性保護才能持續性保護。”
“讓尊重和被尊重成為一種義務。”
“南京應該定位為中國文化的守望者、創新者和‘人類集體記憶的承載者’。”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鴻雁院長
這些話出自于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鴻雁院長。頂著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江蘇省城市現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專家、中國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江蘇省城市經濟學會第一副會長等諸多頭銜,張鴻雁肩負的責任也就更大,他一度把自己定位為中國城市社會進化的推動者。
從區劃重調、撤縣并區到“六大跨界新城鎮”方案,今年來南京在城市規劃方面可謂動作頻頻。作為“六朝古都”,南京這座城市承載了太多的歷史,然而這些頻繁的規劃對于城市發展是否有益?城市化進程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該如何兼顧?南京又該如何打響自己的城市品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張鴻雁院長。
南京區域空間不合理
城市規劃打破空間界線是市場需求
記得某位房產名記曾經說過,要深入了解房地產,首先要讀懂政府規劃。那么南京城市規劃是否合理、城市發展是否健康呢?提及南京最近的規劃方案,張院長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南京市南北長東西窄,空間分布極不合理,資源配置、人才流動也不規范;而此次撤縣并區、跨界鎮級市的規劃,能夠為南京的整體發展和資源共享創造合理的供應。
制度、自然、心理文化是影響城市化發展的的三大障礙。多年研究城市科學的張院長一直強調城市規劃需要注意六個要素:就業、空間藝術、歷史文化、人性尺度、運營模式和責任系統,其中核心是就業。底特律破產事件客觀上也為中國的城市化敲響了警鐘:城市發展有規律可尋,而規律不是設計出來的,它可以通過科學研究發現并駕馭的。張院長表示,目前,制度型障礙是中國城市規劃中最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在于政府的制度投入即政府規劃,而城市規劃打破空間界線則是市場需求。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