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0萬公頃花卉喜憂參半 高附加值花卉不足1%
當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姓鼓起了“米袋子”,裝滿了“菜籃子”,豐富了“果盤子”,越來越向往“花生活”,“花樣河南”如今啥模樣?8月5日,記者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獲悉,我省首次花卉產業調查完成,花卉產業家底有喜也有憂。
喜:種植面積大民營實體市場活躍
調查報告顯示,全省花卉種植面積已達10.66萬公頃,占全國的10.41%,位居江蘇之后排全國第二;規模種植面積和產值分別占全省花卉種植面積和總產值的78.1%和75.04%,穩居花卉種植大省行列。
在全省6445個花卉生產規模經營實體中,民營實體占主導,而國有經營實體僅111個、面積2122.02公頃,分別占全省的1.72%、1.99%。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名花品種逐步擴大規模,在全省形成七大花卉產業聚集區,即以南陽為主的玉蘭生產集聚區、月季生產集聚區,以洛陽為主的牡丹生產集聚區,以開封為主的菊花生產集聚區,以濮陽為主的鮮切花生產集聚區,許昌鄢陵觀賞苗木生產集聚區,信陽潢川觀賞苗木生產集聚區。
專家表示,我省花卉生產正逐漸由小、散、亂的無序自發經營向規模經營發展。作為綠色朝陽產業,花卉產業也正吸引更多的社會富余資金匯聚,推動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憂:九成多是“平民花”
利潤少品牌差
目前,花卉產業在我省部分地區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鄢陵,花卉種植面積超過3萬公頃,產值占其GDP的86.84%;洛陽牡丹、開封菊花、南陽月季等也已成為城市名片。
但調查顯示,我省花卉產業發展還不夠均衡。區域發展不均衡,如許昌花卉種植面積達45765.42公頃,而鶴壁僅有330.55公頃,相差百倍之多。產業發展不均衡,第一產業產值占花卉產業總產值的89.1%,第二產業僅占1.84%,第三產業占9.06%。花卉品種不平衡,附加值較低露地種植的“平民花”占總種植面積的99.07%,高附加值的設施種植面積僅占0.77%。露地生產中附加值較高的鮮切花和盆栽植物類面積較小,僅有123.92公頃和142.25公頃,致使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乏力。
打造花卉強省需要科學規劃政府扶持
那么,花卉種植大省如何“升級”為花卉強省,扮靚人們向往的“花生活”?
專家表示,首先應科學規劃加大扶持引導。花卉產業在設施設備、品種引進、良種繁育、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投入比較大,一般的企業或農戶無法承受如此龐大的基礎支出。因此,政府應更多地調動社會力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花卉業,并在稅收、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扶持。
其次,應鼓勵花卉經營實體增加花卉設施栽培種植面積,加快本轄區傳統名花自主知識產權品種開發,加快培育自有知識產權花卉新品牌,抓緊新品種的注冊登記和商標注冊,引導企業規模化、標準化栽培。
相關鏈接
最“花”和最不“花”的4個市
據調查,各省轄市花卉種植面積差別較大,有4個省轄市種植面積超過1萬公頃,分別是許昌市45765.42公頃,南陽市13903.65公頃,信陽市11448.82公頃,洛陽市11073.85公頃。這4個市種植面積占全部省轄市種植面積的79.3%。
花卉種植面積小于1000公頃的有4個省轄市,分別是鶴壁、開封、濮陽和漯河。這4個市種植面積僅占全部省轄市種植面積的2.1%。
種植面積最大的10種花和“含金量”最高的10種花
本次調查共涉及花卉種類237種(類)。
我省分布面積最大的前10種花卉種類分別是歐美楊、欒樹、大葉女貞、紫薇、桂花、懸鈴木、廣玉蘭、紅葉石楠、玉蘭、望春玉蘭;產值最高的前10種花卉分別是欒樹、大葉女貞、歐美楊、紫薇、雪松、紅葉石楠、懸鈴木、桂花、廣玉蘭、國槐。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