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腳樓建筑風格談
建筑風格特色鮮明
吊腳樓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匯山區土家族的獨特建筑形式,它是結合當地山多嶺陡、木多土少、潮濕多雨、夏熱冬冷等生態特點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態適應性特征的傳統山地建筑,也是土家族民風民俗、藝術審美等多種文化取向的實物載體,是土家族人民智慧的具體體現。
東西朝向,選址考究。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吊腳樓通常半立陸地、半靠山水;大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為最佳屋場;講究建筑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
半干欄結構,特色鮮明。吊角樓屬于干欄式建筑。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臥室。在有吊腳的部分,樓上通常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木墻青瓦,選材單純。土家族吊腳樓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以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現在多用泥瓦鋪蓋。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開槽密鑲,講究的人家還在木墻壁上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凈又亮堂。
工藝美化,整體協調。為了防止盜賊,吊腳樓房屋四周用石頭、泥土砌成圍墻。正房前面是院壩,院壩外面左側接圍墻有個八字朝門。房屋周圍大都種竹子、果樹和風景樹。但是,因忌諱與“喪”、“逃”諧音,不吉利,所以前不栽桑,后不種桃。土家族吊腳樓窗花有浮雕、鏤空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膩,內涵豐富多彩。
建筑美學豐富精致
土家族吊腳樓不管是外形和內部結構,都呈現出恰到好處的比例關系和分層次有序變化的對稱,具有靜中見動、動中趨向統一的靈巧多變的均衡感,這種求動態、多層次、高水平的對稱均衡,把吊腳樓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態,顯示出超拔、風雅和流暢的形體風格。
別致的形式和風格強調極致的審美感受。吊腳樓具有別致的形式美和豐富多彩的審美個性。土家族吊腳樓外形多樣,有單吊、雙吊、兩層吊等多種形式。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吊腳樓,也都各有特色,風格別致。從宏觀上看,吊腳樓是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組合,這種幾何形體穩定而莊重,給人一種靜而剛的感覺,“靜”表現了一種典雅靈秀之美,“剛”表現一種挺拔健勁之美。其內部構架,無論梁、柱、枋、檁,它們之間都是互為垂直相交的,構成了一個在三維空間上相互垂直的網絡體系。整個屋蓋從橫向觀察是一個三棱體,屋頂的正脊雖然采用直線,但在復蓋脊瓦時,對正脊的兩山頭卻加瓦起翹,從橫向觀察則變成了弧線,在視覺上給人端莊、雄健的強烈感覺。另外,吊腳樓一般設有走欄,大多用鑲花欄桿做成美人靠,走欄的吊柱懸掛于空,一般將其雕刻成金瓜或荷花,使之剛柔相濟,和諧而優美。
流動的視覺效果營造了古典的浪漫情調。吊腳樓的外部造型從縱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這些剖面的形成多是采用架空、懸挑、掉層、疊落等手法進行處理,使建筑本身毫無生澀呆滯的痕跡。吊腳樓之所以會吊腳,就是因為在二層上出挑,一般出挑1米 1.5米,然后再加上屋面的出檐,形成“頭重腳輕”的格局,使人感到不穩定。但當它同建在實地上的正屋連在一起時,則互相呼應,從而使整個建筑物輕重協調,形態莊重,富有彈性和節奏感,給人一種粗獷灑脫、淳樸深沉的藝術美感。此外,土家族吊腳樓從整體布局看,可稱為不規則彈性組群,房屋布局自由靈活,有的依山順勢,層疊而上;有的繞彎溜脊,錯落有致;有的背山占崖,居高臨下;有的沿溝環谷,生動活潑;有的雄居山巔,氣勢壯觀,這與我國園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建筑技術與藝術美結合呈現非凡的古樸典范。這主要體現在實用性、地區性、技術性三個方面。從實用性說,土家族吊腳樓作為民族物質文化的標志,不但充分滿足了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滿足了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從地區性說,吊腳樓以它別致、優美的形式和藝術特色點綴所在的自然環境,不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通過互相映襯、烘托和照應,使整個土家族山寨的景物向美的境界升華;從技術性說,吊腳樓博采我國木構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優點,集美觀、堅固、實用于一體。其整個構架均以榫卯相連,無釘無栓,并且從構思、設計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圖紙,其形式及數百根瓜柱梁枋的大小長短和開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復雜的力學估計等數據,皆胸有成竹,表現出土家族匠師們精湛的建筑技術和別具匠心的創作精神,實現了技術性能與審美情趣的有效結合。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本土設計”理性闖關
在“洋設計”風行中國、“洋概念”迷亂本土設計師思維的年代,新一代建筑師能否獨創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流派?當“歐陸風”、“新古典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等“洋概念”逐漸被人耳熟能詳、甚至泛濫成災時,中國本土建筑風格與理論又將何時登上世界舞臺?【詳細】
廣州實踐:活化建筑遺產 延續城市文脈
廣州是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越秀區作為廣州傳統的中心城區,保留了大量富有嶺南特色的建筑遺產,是商貿文化、近現代革命歷史文化等歷史人文資源的重要載體。為保護好豐富的建筑遺產,最大限度地實現這些文化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越【詳細】
社會變遷帶給建筑的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美是非常重要的審美對象。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建筑的形式美并不取決于某種有藝術特征的固定風格,包括歷史形成的非常成熟的藝術風格。誠然這種藝術風格本身即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是社會生活發展演變【詳細】
建筑風格是一個危險的詞(圖)
美國建筑師赫爾穆特·揚被譽為“超高層建筑鼻祖”,也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建筑師之一,72歲時因在摩天大樓上所作的探索而獲世界高層都市建筑學會終身成就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