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國內城市公共藝術 缺乏與城市文化的契合(圖)
聯合國總部“打結的手槍”
愛爾蘭都柏林“光之紀念碑”
紐約“勝利之吻”雕塑
伴隨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公共藝術在中國逐漸興起。近年來,公共藝術越來越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又以非議為多。作為城市的一部分,公共藝術除了本身的藝術性,其附帶的公共利益不斷將作品的決策者、創作者推送在公眾視野之中。在近日舉行的“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建設論壇”上,相關人士共同探討了當下中國公共藝術的若干問題。
“今天的公共藝術越來越不局限于審美范疇,而是作為一種當代文化現象代表了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公眾之間的一種新的取向。它不僅塑造了城市的視覺形象和文化品質,更體現了城市的文化創造力和文化競爭力,成為推動城市健康協調發展的積極因素,承擔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責任。”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諸迪在論壇上透露,文化部計劃于2014年舉辦“首屆全國公共藝術大展”。
逃不掉“拆”的命運
近些年,一些“雷人”公共藝術作品頻頻出現,引發大量討論,卻總是擺脫不了“拆”的命運。
新疆烏魯木齊的“飛天女神”雕塑,高約18米,重40多噸,造價不詳。網友稱其體量巨大,丑陋嚇人,旋即被拆除。
四川省安岳縣“檸檬仙女”現身街頭,網友稱其“高仿烏魯木齊飛天女神”,是“魔女”。該雕塑頭部尚未安裝即拆除。
不久前,河南偃師龍華歡樂園驚現“大背頭彌勒佛”。該雕塑手里拿著一串佛珠,卻梳著大背頭。園方起初回應,“塑像以游樂園創始人為原型創作”,數日后又用帆布蓋住了塑像,并對產生的不良影響表示歉意,“蒙羞退場”。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簡直違反常理的不可思議雕塑
藝術有的時候總是超越人們的想象的,他們的作品不僅僅代表著美,還有創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