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體現"人的尺度"比色彩設計更重要
《廣西南寧五象新區建筑風貌和色彩控制技術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提出,未來的五象新區要穿“五色外衣”,引來眾多市民關注。(7月25日《南國早報》)
五象新區就要穿“五色外衣”,未免太教條了,假如是“十象新區”難道就要穿“十色外衣”不成?
最關鍵的是,如果硬性規定什么路段,什么地方,什么建筑是什么主色調,反而顯得很單調,缺少變化起伏的美感。
統一規定城市色彩,是一種病態的建筑審美的折射,似乎一律才是最美的,不能不說這是畸形的城市審美觀念,這就好比五六十年代全國人都喜歡穿灰色的衣服一樣,當時沒有感到不美,現在看來確實不美。
赤橙黃綠青藍紫,各有各的美感,每個人對色彩的美感也不盡相同,不同年齡的人對顏色也感受不同,年輕人喜歡大紅大綠的熱烈鮮艷,而中老年人喜歡溫和的安靜色彩,在一些人眼里很美的色彩,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就不美,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色彩的美感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色彩不宜固定太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必強求一律。
和諧就是最美的色彩搭配,藍天配白云,紅花配綠葉,大自然做的最好,也最科學,任何人工人為的添加,都會剝奪巧奪天工的不加修飾之美,歷史文化遺產周圍就不能大紅大綠,學校和圖書館醫院等地,就要安靜的顏色,如果硬性規定統一色,就不倫不類更不科學。
統一要求顏色,還容易形成只注重外表,忽視內在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更容易造成形式主義的弊端,這就好比農村公路兩邊處處可見刷白的白墻一樣單調。
說白了,建筑規劃設計多體現“人的尺度”比色彩規劃更重要,顏色再好的建筑,如果沒有體現人性化的服務性和方便性,也算不上優秀的設計。
強調設計回歸人的尺度,強調人的存在和需求,注重每個市民在城市空間中的體驗,無疑是更科學和更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理念。體現了設計的人文效能,在城市設計和建設屢屢出現為了色彩視覺和觀賞的需要而違背設計規律和倫理的今天,強調城市設計要體現“人的尺度”,就顯得很有必要,也很迫切。
城市規劃設計要體現“人的尺度”,首先,要多體現科學性。如今,一些城市建筑設計或者標志性的建筑物,往往一出現就引起人們的吐槽和議論紛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建筑物攙和進了不少的“拍腦袋”決策因素,最后的決定權不是在設計院手里,而是在一些領導者手里,盡管領導是建筑色彩學的外行,但是也喜歡按照自己的主觀認識來發表決定性的意見,設計院只好遷就就范。如果更多的設計完全按照設計的科學規律來辦事,那么不倫不類、不美觀甚至很丑陋的建筑就會減少,科學的設計所展現的建筑美就會讓更多的人獲得建筑美感,提升建筑的人文美學修養。
其次,要多體現服務性。很多的城市設計,更注重的是顏色等抽象的城市形象,更注重恢弘氣派、出類拔萃和標新立異的代表性,少有考慮服務性,平時高喊的“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城市為人民”的行政理念沒有很好的落實到城市設計理念中,有意無意的忽視設計的服務性,誕生了不少的“假大空”和“請勿靠近”的建筑,雖然號稱“國內第一”,外表很漂亮 ,但是市民卻沒有感覺,再好的設計,如果不能盡可能多的體現服務性,就會“高處不勝寒”,讓市民敬而遠之。
第三,要多體現方便性。老百姓說好的設計才是真的好,而老百姓所說的好設計,第一就是要實用方便,其次才是色彩等建筑美學范疇的事情。現在一些城市的綠化設計,往往為了所謂的提升檔次,要么將一條充滿了遮天蔽日的綠蔭街道的高大行道樹,換成了外來的很漂亮卻怎么也長不高、長不大的小樹;要么是為了追求五彩繽紛而大量種植鮮花而不管生態效益;還有就是動輒“喜草棄樹”的非科學綠化意識,讓難以伺候的草坪多了,讓能夠體現生態價值的樹林和森林少了,而越來越多的綠色草坪,顏色很翠綠,但是只能用來欣賞。游人想親近進入草坪卻到處都是被禁止的告示語和勸阻,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說:“如果草坪不讓躺,不如改種仙人掌”。其實,只要當初設計草坪的時候,設計成耐踐踏型的草坪品種,就會滿足游人親近綠色草坪的實際需要。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廣東佛山全球征集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
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網站近日發布國際競賽公告,面向全球征集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公告還披露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規劃范圍以及項目情況。【詳細】
河南城市設計有了指導規則
11月20日,記者從(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河南省城市設計導則(試行)》已經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省城市、縣城規劃區內城市設計的編制、審批和實施有了指導規則。【詳細】
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主賓城市確定為墨西哥城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21日發布消息稱,墨西哥城近日正式受邀成為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的主賓城市,設計周由此迎來創辦以來首個來自美洲大陸的主賓城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