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十大誤區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誤區六:城市綠化就是克隆自然
不同地方、不同屬性的土地對植物的選擇有不同的要求。且真正的自然是沒有辦法克隆的。一切都要因地制宜,照搬照套只能是“三不像”,只能以失敗而告終。試問內蒙的草原能搬到浙江來嗎?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能搬到杭州來嗎?由于盲目地模仿自然,或因環境不適,或因水土不服,或因氣候不宜,造成勞命傷財的事例很多。
在生態城市(或花園城市、山水城市)的規劃建設中,我們提倡的“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將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指的是借自然生態系統中原有的“山、水”之景為我所用,并通過樹種的科學選擇和合理搭配,構建一個自然與文化相融的生態園林景觀。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誤區七: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文革期間,有一句很時髦的話,叫做“破舊立新”。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有人將此話活學活用,把所有老的、舊的、古的全部推倒,一切重來,最終建成的城市是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事實上是,新的可以規劃建設,但老的、舊的、古的一旦破壞掉了,就不能恢復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為什么在國外,我們覺得沒有什么用的一塊石頭、一堵斷墻、一間老房子,他們卻視作珍寶,就是這個道理。為什么你以前去過的一個小城鎮,你十多年以后再去,還是老樣子?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一定要以保護為先,在保護的基礎上規劃建設,在規劃建設的時候要注意保護。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誤區八:人居環境良好的標志就是房子是否造得漂亮
人居環境有一個綜合性的指標體系,包括大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宏觀的環境),住宅周邊和住宅內部的環境(小環境和微觀的環境)。傳統的“風水”雖然有迷信的成份在里面,但更有科學的成份,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的“風水”很熱衷,有很多人在研究,我們浙江大學也有人在研究。對于“風水”,我們要采用“揚棄”的觀點來對待。“風水”其實是一個宏觀和小范圍的人居環境學。
新房子“鬧鬼”就是因為“風水”不好(選址不當)引起的。在農村,有些人在搬進新建的住宅以后,發生的身體不適或者死亡事故,多數情況是地基中有放射性物質,或周邊水域或空氣中有有害、有毒物質所致。
根據環保部門測定,一些新裝修的房子,室內的空氣比室外更差。更有甚者,由于室內裝修選材不當,致使入住者罹患白血病。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誤區九:生態住宅區的標志就是高綠化率
在這種觀念的誤導下,造成綠化種植密度失調,樹種單一,求量不求質,起不到綠地的應有作用。如某個地方一千五、六百畝土地,只有100余幢別墅,單幢售價高達上億元人民幣。試問有多少人消費得起?!像這樣的別墅區,綠色是多了,但土地浪費了,與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是不相配的。其實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生態住宅區有一個綜合性的指標體系,包括能源系統、水環境系統、氣環境系統、聲環境系統、光環境系統、熱環境系統、綠化系統、廢棄物管理與處理系統、綠色建筑材料系統等。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誤區十:將景觀生態規劃建設等同于景觀高檔化
景觀生態的營造比一般的景觀規劃建設需要更多的金錢和精力,但這絕不意味著景觀的高檔化。這種誤區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盲目引進外來物種,追求異地、異國情調。其特點就是看中外來物種的新奇,卻忽視了對其生理習性的關注和跟本土植物相比到底具有多大的生態價值。由于是外來引進物種,其所需的運輸費、養護管理費要大大高于本土植物,而其生態、景觀效果卻并不會強多少甚至還要差,結果是花錢費力不討好,嚴重的還會造成外來物種的入侵。
追求異地、異國情調主要體現在對營造熱帶海濱風情的過分熱情。什么“夏威夷情調”、“澳洲風情”……,諸如此類的居住區的廣告可謂是滿天飛。大量的棕櫚、大王椰等熱帶海濱植物占據了人們的視野(有資料表明目前廣州市接近80%的樓盤普遍引進熱帶海濱植物),認為這些異地、異國的東西才是高檔、富貴又綠色、生態的,而鄉土植物卻被認為是低檔、粗野、上不了臺面的。
有些地方不顧當地的實際情況,將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改造成人工景觀,結果是弄巧成拙。如我國西南部的某一個城市,為治理一條河流,斥資千萬元,伐去河流兩岸原生的林木,鏟掉溪邊自然生長的野生植物群落,代之以水泥、石塊護岸及人工草坪。結果由于破壞了河道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野生生物系統,再加上岸邊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工廠廢水的任意排放,河道水質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