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古城保護與發展的成功實踐案例
啟迪:看古城煥發新生機
古城保護也好、發展也罷,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古城煥發新生機。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不少地方古城保護與發展的成功實踐或許可以給我們以啟迪。
專業規劃科學發展
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南端的臺兒莊,是京杭大運河沿線唯一保留了“明清時代運河村落風貌”遺存的古城。然而,它也是一座在二戰中被摧毀的古城。
2006年,臺兒莊區政府原本已經與上海一家房地產企業簽訂了房地產開發改造協議,準備投資6億元在這里建設一片居住新區。后經當時剛剛履新的棗莊市長陳偉及時叫停,才保住了這一珍貴遺存,并在此基礎上修復成今日“古風古韻、美輪美奐”的臺兒莊古城,避免了臺兒莊淪為“千城一面”居住小區的厄運。
記者曾多次走訪臺兒莊古城,這座運河古城在二戰中被摧毀后,尚剩下古運河碼頭、古駁岸、忠和堂藥店等部分遺存,其中忠和堂藥店僅有部分外墻存在,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面對這樣一座被炮火摧毀、歷史建筑幾乎所剩無幾的古城,是毀了遺產建房產,還是舍棄房產修復古遺產,表面上看在乎決策者的眼光和境界,實則取決于決策者內心真實的政績觀。
臺兒莊古城保護與修復,規劃了三年建設了三年。三年規劃期間,棗莊市通過各種途徑,從國際范圍內搜集老照片、古文獻、口述歷史,請來文化、規劃、古建等各方專家進行挖掘整理考證論證,最終形成了《臺兒莊古城勝跡復原圖》,為古城修復建設提供了模本,使每條街道走向、每幢建筑造型的細節都有根有據。
修復建設過程中,棗莊市一方面對現有遺存進行最嚴格的保護,把臺兒莊大戰后遺留下來的古駁岸、古碼頭,以及53處彈痕累累的古墻、古屋等遺存進行了原封不動的保護;另一方面延請全國能工巧匠,按照“原風貌、原空間、原尺度”的規劃,用“原來的材料、原來的工藝、原地的工匠”,依據原址原樣進行恢復。
祖籍臺兒莊的臺灣知名散文家郁馥馨2010年回到家鄉時興奮地說:“我記憶中的臺兒莊,就是這個樣子!”于是,她留了下來,在這里購屋定居,同時擔任臺兒莊古城管委會主辦的《天下第一莊》雜志主編。她說自己愿意回到家鄉,為古城建設添磚加瓦,繼續做兩岸交流溝通的使者。
與臺兒莊古城修復模式相反,那些未經科學規劃、匆匆上馬的古城修復工程,不僅不能達到保護文物、安民利民的效果,而且會對文物造成永久的破壞,甚至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說,現階段仍有一些地方決策者對保護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古城保護和修復過程中片面追求城市土地的經濟價值,追求土地拍賣的高收益、高回報,拋棄了文化的傳承。還有專家表示,這就相當于祖先留下一張名畫,而今天的決策者們偏偏要把這張名畫換成一堆印刷品,還洋洋得意宣稱“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這種無知之舉等同于敗家,甚至將被后代子孫所唾罵!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東方園林PPP模式案例分析
東方園林一直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方式,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金融團隊,探討如何充分挖掘利用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和公司在業務活動中的實力,構建穩健有效的金融平臺。【詳細】
長沙古城保護區啟動城市設計招標
三千年長沙古城范圍內,將重新煥發出生機。近日,長沙市城鄉規劃局就歷史文化風貌區啟動城市設計招標,以使城市保護和有機更新同步進行。【詳細】
案例:澳大利亞悉尼公園水資源再利用項目
悉尼公園水資源再利用項目是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國家城市用水和海水淡化計劃實現的。該計劃是澳大利亞國家綜合水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澳大利亞至今為止最大的環境計劃【詳細】
日本大師隈研吾清華談建筑與自然融合
2017年3月10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住區》雜志承辦,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加拿大西岸置業集團聯合主辦的"以小見大油然而生--隈研吾北京之行"講座在清華大學主樓報告廳舉行,來自各大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及社會各界共400余人參加,聆聽大師的精彩報告并進行學術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