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苗木工人的高溫生活 盛夏除草汗流浹背
最近的如皋進入了“烤箱模式”,頭頂的太陽鉚足了勁頭烘烤著城市,鋼筋水泥建筑之間彌漫的熱浪蒸得人濕漉漉、黏糊糊的。然而終究是農家少閑月,縱是驕陽似火,趕趟的農活還是要及時完成。17日,記者來到位于開發區(城北街道)天河橋村的“菜籃子”工程蔬菜示范基地,體驗了一把苗木工人的高溫生活。
下午3點,當記者全副武裝趕到基地時,現場負責人許秀權已經在路口等著記者了。“小佘來得很準時啊。”相互打了招呼之后,許秀權便向記者介紹現場的情況,“這些四五公分高的植物,是金邊黃楊苗,夏天雜草生長的速度很快,今天的任務就是把這田畈里的草除掉。”
聽完部署,憶及小學時代在學校除草的“節日氛圍”,頗為有些駕輕就熟的感覺,記者便迫不及待地蹦到田畈里準備“大顯身手”。瞅準目標,左手揪住雜草,右手提著小鍬,奔著根部鏟了下去。“姑娘,你拿小鍬的姿勢不對。”眼瞅著記者姿勢有幾分怪異,一旁的周慶蓮奶奶笑呵呵地提醒道。或許是自尊心作祟,記者固執地為自己辯解:“能除草就行,不用在意這些細節。”話出口還沒多久,手指便覺得被拉了下,絲絲疼意慌得記者一把撂開小鍬,果不其然,食指“掛彩”了。稍稍包扎之后,“安撫”一下小情緒,記者乖乖就范,老老實實地請周奶奶給自己示范,做記者的“除草師傅”。
其實除草也是有訣竅的,首先要“準”,地里的金邊黃楊苗并不高,如果不小心被除掉或者踩掉那就得不償失了;其次是“狠”,雜草生命力向來頑強,若不斬草除根,不久定會卷土重來;最后是“絕”,挑完的草一定要棄得遠遠的,不然腐爛的草會影響苗木的生長。
默念“準、狠、絕”三字經,方才覺得除草也有這么多講究,不禁心中起了退意,一屁股賴在了田埂上。烈日灼灼,沙沙的鏟草聲伴著此起彼伏的蟬鳴,周奶奶蹲在草叢間徐徐前行,頭上的干毛巾已經濕透,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微微泛起一道道白霜。看著這些,再想到自己的心浮氣躁,不覺一陣羞愧,默默地走到周奶奶的旁邊,拿起小鍬,有樣學樣地跟著挑起草來。
約摸一個小時過去了,記者也逐漸熟練起來,不僅動作快了許多,效果也頗為顯著。汗珠掛了一臉,夾雜著防曬霜,像小蟲子爬在臉上一樣癢癢的,不小心流進眼里,蟄得一陣生疼,防曬的牛仔襯衫在汗水的浸泡下,顏色也加深了許多,看著記者的窘樣,周奶奶一邊給我遞水,一邊笑著跟旁邊的工友打趣道:“剛畢業的小娃,沒做過農活兒。”“你看手上的泥,黑乎乎的,擦到臉上你就成了‘小花貓’了。”聽著除草工的一言一語,記者早已羞得一臉通紅。
對于經常坐在空調房的記者而言,一次半天的田間生活體驗就把自己累得窘態百出,而更多的農民卻是日復一日地操勞在田間地頭,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其間的辛苦自不必細說。為了建設一個美好的家園,在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還有更多的人在默默奮斗著、付出著,謹此向勞動者們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編輯:xiaorui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江蘇揚州古運河畔“長”出生態公園
4月15日,位于江蘇揚州南部城區的古運河畔,占地3300多畝,總投資57.48億元的三灣風景區,鮮花怒放、綠樹成蔭,春意盎然。經過兩年多的規劃改造,昔日雜亂不堪的城中村和灘涂地,變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