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黃鴨進西湖是大煞風景之舉
近來有消息稱,曾在香港維多利亞港風靡一時的大黃鴨,有望下半年游進西湖。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讓西湖成為“大黃鴨”下一個玩耍的“浴缸”,在杭州,不少人堅決反對此舉。
“大黃鴨”之父———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將大黃鴨放置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受追捧,那因為是第一次,第一次的創意必然因為新鮮而吸引人。更關鍵的是,“大黃鴨”和香港維多利亞港乃至香港的時尚和文化創意很契合,相輔相成,不僅提升了維多利亞港和香港迪斯尼樂園的時尚娛樂氛圍,也提升了香港的文化創意和文化。
但是,將大黃鴨放置在西湖則不倫不類,西湖體現的是中國園林山水畫的風韻和氣質,講究順應自然,追求自然的和諧,不求大大,不求寫實,不求突兀。其更多展現的是中國式的山水審美,其意象和風韻夠豐富多彩,不在需要多余的點綴,將一只突兀的橡皮大黃鴨放置在西湖,必然顯得不倫不類。
將大黃鴨放置在西湖,也許可以滿足一些游人的好奇感和新鮮感,但是對于園林文化的提升不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會產生誤導。中國傳統的園林文化,追求的是整體的烘托美感,追求的是點、線、面、片的有機和諧統一,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提攜,既有局部的美感,又有整體美感。大黃鴨和整個西湖的古典人文韻味無法切入,沒有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只能是孤零零的一個橡皮鴨子,不要也罷。
對于歷史文化遺產和遺存的現代化點綴和改造,不管是創意展覽還是改造,一定要秉承和諧適應的原則,隨意給歷史文化景區點綴現代化和時尚的塑料制品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得已要設置,也要顧及對歷史文化信息的掩蓋和折損。改造要體現“修舊如舊”,點綴也要體現古色古香的思維,否則,就是破壞而不是增色。西安市的大雁塔景區,在大雁塔之北建設了一個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看似是很時尚,其實已經破壞了大雁塔的古樸的美感,成為笑談。
其實,即使是對歷史文化的現代化創意,也不是完全不需要,關鍵是也體現歷史信息,在此基礎上盡管動腦子,想法子都不過分。最近臺灣的故宮博物院,創意設計了一款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設計的紙膠帶,一組3款。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游客的熱烈歡迎,甚至出現了搶購,全部售罄。這樣的紙膠帶就是因為被注入了歷史人文信息,不僅實用,更關鍵的是“彌久”好玩。
大黃鴨在香港火了,一些人就忍不住在內陸復制,不僅涉嫌抄襲,而且也是沒有文化創意的表現。一些景區紛紛準備購買大黃鴨,以圖為自己景區帶來文化創意和廣告效應,豈不知,文化創意貴在原創,貴在新鮮,貴在因地制宜,講究個和諧和呼應。西湖不僅不能成為“大黃鴨”下一個玩耍的“浴缸”,中國很多景區也不能盲目放置大黃鴨。否則,不僅顯得不倫不類,檔次低,更突顯了亦步亦趨的西施效顰病態美。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關于推進我國園林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體學習時曾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詳細】
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圖說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素有【詳細】
中國有一座皇家園林,兩千年一直都是個迷
現在,在山西太原地區有一個著名的旅游景區,那就是晉祠,并且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目前為止流傳至今的歷史最為悠久的皇家園林,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在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