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合肥城市建設大“躍進”不切實際
日本《產經新聞》網站7月1日文章,原題:李總理家鄉(xiāng)“第二個北京”的構想面臨危險 從上海坐高鐵經由江蘇南京,約3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當地一名商人帶著我們參觀合肥的街景,這里政府大樓、住宅公寓和高層建筑迅速拔地而起。合肥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國際會議中心,是類似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倒三角形建筑,但規(guī)模是后者的好幾倍。城市里打樁機的聲音轟鳴,“我們要建設一個僅次于北京的‘第二首都’,地方上很期待這個。”這名商人笑著說。
在日本,政治家榮升后,作為選舉根據地的自己家鄉(xiāng)因此受益的情況經常出現。中國雖然和日本政治體制不同,但是當地老百姓也有類似期待。
早在2011年,合肥就提出要在2020年前將該市建成有1000萬人生活的大都市。是否真要將合肥建成“第二首都”,筆者還無法確定。但考慮到北京的大氣污染和環(huán)境問題,將部分首都功能轉移到未經充分開發(fā)、擁有廣闊平原的安徽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問題是,合肥市城建的“躍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基于人們的實際需求,這一點很值得懷疑。在那些20-30層高建筑林立的住宅區(qū),人影稀少。晾曬著衣物、充滿生活氣息的住宅數量也不多。能買下這些價值數百萬元房產的老百姓并不多,而且周邊沒有什么食品店和學校,6車道的馬路也處于整修中,走幾步就能看到路障。
或許將來會有城市發(fā)展的進一步規(guī)劃,但高層住宅和大型國際會議中心如果沒有實際需求,那這些工程將很可能成為不良資產。當然,這些工程的建筑費是可以被計入地方GDP的,因此它們將成為地方官員的政績。隨著基礎建設費用不斷被劃出,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和不良債權也更加令人關注。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zhèn)【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印發(fā)《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xù)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tài)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fā)表題為《可持續(xù)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qū)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