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生態旅游 花木產業前景光明
2013-06-28 10:03:46 來源:南方都市報 瀏覽次數:
隨著花木產業的發展,三沙村種花的人越來越多,“三沙人口7250人,發展到現在,近85%的農戶、三分之一的勞動力都從事花木產業,很多三沙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大學畢業以后又主動回來再從事花木業,跟著父母學習,三沙人都與花木結了緣”。
花木產業利潤逐漸提高,花木基地的面積自然逐年擴大。據介紹,到2006年,該花木基地的面積已擴展至6800畝。“三沙村8000多畝的地除了小部分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其余已經全部規劃為花木基地了”,李炳林表示,截至目前,三沙花木基地的地價平均每畝租金已達1.5萬元/畝/年,而最高已達42500元/畝/年。
據介紹,2011年11月,橫欄鎮榮獲“中國花木之鄉”稱號,逐漸成為南方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綠化苗木基地。目前,橫欄鎮花木種植涵蓋袋苗、喬木、灌木、盆景和草皮草毯等400多個品種,銷往全國30多個城市,年產值近10億元。
“檔次提高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我們對于培育技術的投入越來越多”,李炳林舉例說,“我們協會一個會員就創造了4個1的傳說,他花1元錢買了100株花木苗,種植了10年,用各種培育技術予以培植,10年后,他賣到了1萬元每株,一共賣了100萬元”。
發展速度太快導致供過于求
李炳林表示,“橫欄花木產業目前的發展可謂是有喜有憂,喜的是架構已經建成,已形成一定規模、一定優勢,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力,憂的則是發展太快,花木種植面積增加過快,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對此,在三沙開強花木場的梁國明也有同感,“這幾年花木生意難做了,市場差不多飽和了,太多人涌進了花木業,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利潤空間至少有50%,而現在最多也就30%”。
三沙康政園林的羅桂洪則表示,這幾年從事花木的人越來越多,利潤越來越少了,有八成都是本地農戶,外地的專業人士、高檔次的花木卻并沒有引進來,例如陰生花木、溫棚花木等都沒有種植,“根本不能跟廣州相比了”。除此之外,現在還存在農民跟風種植、地價上升、人工費上漲的瓶頸。
“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以及跟風種植的現象出現,都暴露出橫欄花木產業近幾年的銷路出現瓶頸,而花木市場最大的終端在哪?就在于那些園林設計、園林工程企業,但在橫欄,作為第三產業的園林設計公司則少之又少”,李炳林坦承,沒有設計公司,就很難有創新,就很難推動花木產業不斷更新其產品,就很難將花木產業從第一產業承接到第三產業上來。“更令人擔憂的是,就算是花木產業,橫欄也無幾家大型的企業,”他說,龍頭企業少,知名品牌少,關鍵是缺少一個大品牌企業引領橫欄花木走上一個更高、更廣泛的平臺。
據李炳林介紹,苗木精品市場的缺乏也是導致近幾年花木產業無法從土地規模經濟走向市場規模效應的主因。
編輯:山水百合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