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城鎮化建設的3條建言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稱,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專家說,這是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各類城市具體的城鎮化路徑。
至此,已經提出十余年的“城鎮化”終于正式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今后一段時間里共同奮進的目標。但在官方統計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城鎮化的腳步已經無法阻止的語境下,我們分明看得到,一邊是,做個城里人,是不知多少人的人生夢想,另一邊則是各方面仍在強調城鎮化的難度和阻力。
要說起來,中國人口的主要流向,當然是大城市,這一龐大的流動人口群體急切等待著戶籍制度的改革,甚至,有人說,“城鎮化”的核心就是農民工的市民化,但國家優先選擇小城市放開落戶可能要讓他們失望了,或許,這里面想必包含著決策者的良苦用心和迫不得已,無論如何,讓改革先動起來,總比待在原地不動彈要好得多,況且,中國農民人口多,也以生活在小城市居多,所以,以小城市作突破口,這無異于是城鎮化的探路者,是為今后的全面鋪開提供可資借鑒的參考和模板。如果探路成功,大城市城鎮化實現的阻力將大大降低,也將水到渠成。
第一,城鎮化的擴張,必然是以土地的同步擴張為載體的,那么,解決好耕地保護問題,這是一個必須要堅持的底線。近些年,城市與農村爭地已經成為令國人揪心的大問題,此前激起民憤的河南平墳復耕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極端事例。現實面前,我們不得不思考,在未來的城鎮化浪潮下,如何為我們自己以及子孫后代守住一份良田,顯然已不是虛妄和矯情,而是事關切身利益和存亡的一個大命題。
第二,應該鼓勵各地盡可能在本地打破城鄉隔離的制度設計,但也要防止“歪嘴和尚念經”。現實的“歪嘴和尚”唾手可得,最為警惕的,比如,城鎮化不應該是房地產化;城鎮化也不是占地造房,趕農民上樓;城鎮化也不能引發新一輪“城市病”……現實中等等亂象,如果在未來的城鎮化浪潮中病毒式復現,后果不可想象,這樣的城鎮化不要也罷。
第三,城鎮化,不怕慢就怕站。有專家測算,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到2030年大約有70%的人住在城里。只要城鎮化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可以講求步伐穩健,一步一個腳印,但絕對不能走走停停,永遠只在小城市里打轉轉,城鎮化應該有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否則,2030年能否達到70%的人住在城里真的很難說。
最重要的是,城鎮化,固然是現代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啟動“城鎮化”勢必有著提振經濟的利益考量和驅動,但,城鎮化,終極目標應該是公民權利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身份二元歸于一元的“人人平等”,說白了,這樣的城鎮化,才是民之所望,民之所向,是目標所在,才不會“跑偏”。甚至,我們一定要意識到,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償債。是對于在這個國家發展過程中,那些以犧牲權利換得整個群體發展的群體的補償,如此,唯有始終懷有謙卑之心來推進城鎮化,才可能以最正確的方式、最不拖沓的速度抵達彼岸。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
古老智慧復興中的綠色基礎設施
本文主要討論由鋼鐵和混凝土構成的,與我們的物質世界相聯系的灰色基礎設施,是非常淺薄,甚至是真正毀壞人與自然之間真實和深厚關系的原因。綠色基礎設施,或者稱為生態基礎設施收到了古老智慧的提倡。在過去的二十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