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谷城:建一個園林式的鄉村共同體
村民自主參與建設自己的家鄉
湖北谷城堰河村,從垃圾革命到村民議事
“綠十字”曾經整理過一張表,總結十年來所有做過的項目,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的已經成為一種模式,如“五山模式”,而失敗的卻無人問津,甘居落寞。
在總結新農村建設經驗時,孫君稱,目前每年向其提交新村建設的村子很多,而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評選體系,重復的項目不做,同一個縣市不做第二個,農民沒有自主性的不做,一把手認識不到位的不做。
“五山模式”是距離湖北谷城縣40公里的堰河村新農村建設項目,而早在2003年之前,這里還與其他村落一樣,默默無聞。
反對“農民洗腳上樓”
2003年,因為南水北調,孫君與北京環保組織“綠十字”志愿者一起,為保護丹江口水源地而來。
多種偶然,應襄陽宣傳部邀請,孫君和教師出身、去北京還約李昌平吃飯的“前衛”五山鎮書記余寶軍,與想為農村做一番事業而不知從何做起的堰河村黨委書記閔洪彥,三人坐在一起,成為這個村莊出現巨變的契機點。
閔洪彥,一個在堰河待了快20年的黨委書記,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想把農村建成一個園林式的鄉村共同體。6月24日,我抵達堰河村時,他正在帶領村民清理河道,河道的對岸要建十幾幢別墅,為不能容納的游客提供休息場所。
“以前山里光禿禿的”,閔書記說,1993年,他就開始在村里種樹,20年之后這些當年的楊樹、水杉幼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合抱著村莊。
當他開始與孫君進行一場垃圾革命時,全鎮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們。而現在,孫君在這里推廣的環保理念為堰河帶了生機。
在水土改良以后,堰河種出的茶葉已經可以賣到1000多塊錢一斤,每年沖著生態旅游來的游客超過5萬人,堰河的農家樂也從過去的三四家增加到48家之多,茶館、高級會所,包括山上一所孫君改造的湖北省第一個四星級農家樂,都讓村民賺足了錢。
堰河的發展思維非常清晰。2003年,閔書記就從山上的水庫直接引水下來灌溉茶園,而流經村內的生活污水都經過華中科技大學設計的生態污水處理池過濾,排入堰河。
一個簡單的數據,199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還不到4000元,到2003以來,集體固定資金增加了4000萬。說到這一點,閔書記一臉自豪,“新農村建設關鍵是建立農村基礎產業”。閔洪彥非常反對“農民洗腳上樓”,“農民就該有農民的樣子,讓他們洗腳上樓,那還是農民么”?
258戶村民,每家搬塊石頭坐下來討論鄉村建設
堰河真的很農村,去過堰河的游客都會被堰河干凈、迷人的鄉村氣息吸引——被改造的堰河河床從村外流過,貫穿全村的水渠從水庫中引水下來,大樹上棲息著鳥,偶爾兩只白鷺從村子的中心飛過……
大學生村官喻歡去年剛畢業就來到這里,對村內的人口、茶園面積、生態養殖業與旅游項目了如指掌。在喻歡眼里,堰河比其他村莊更像村莊。
2003年,孫君進入的這個村莊,還是與五山鎮周圍村莊一樣——整齊的房子,說不上干凈,沉默而沒有生機。苦于尋找農村發展方向的閔洪彥,把村民都叫到一個廣場似的楊樹林里,每家搬塊石頭,坐下來商量村莊建設。
喻歡說這是堰河村的“人民大會堂”,后來刮了場大風,楊樹折斷了,變成了現在的竹林,石頭還在的不多,“當年258戶村民,就是258塊石頭”。
在一場場討論會中,堰河村建立起自己的合作公社。村里任會計說,合作社的目的在于統購統銷村內養殖業生產的香菇、肉兔、木耳或者豬娃子。近年來農村養殖業收入逐年增高,村委會邊上的香菇種植大戶,一年有近30萬的利潤,而且回村發展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
在廣州打了10多年工的張繼熊,以前在廣州電子廠工作,2007年回來搞肉兔養殖,勉強可以度日,與大規模的生態養殖相比,張繼熊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有限。張的外甥也開始考慮回來養殖肉兔,按照張繼熊的觀點,現在村里有了發展的機遇,年輕人可以選擇不出外打工,如果集體搞養殖,勢必會把產業做大做強。
2007年之前,張繼熊在五山鎮已經買了房子,看到村里的發展勢頭,他選擇回堰河居住,“生活和養殖都可以兼顧”。
閔洪彥與孫君的“田園”、“園林”之爭
堰河村下一步規劃是舊房改造。雖然實施新村建設這么多年,但是村內農民的房子都還沒有改變,任會計對舊房改造很有信心,“目前全村存款超過20萬的應該超過一半”。對于改造的風格,一個新村的模式已經建立在那里,農民已經知道什么是美了。
“現在,別說建個房子,就是增建一個豬圈,一個廁所,都要通過村委同意”,任會計提高嗓音說,“不然,破壞了堰河的整體景觀”。
堰河的民居風格,幾乎是由灰磚堆成,這是特色。即使是后來的舊房改造,也不再允許村民用其他顏色的磚頭,村里在新村周圍修建了生態走廊,并在走廊上種了西葫蘆、絲瓜,營造一種田園氣氛。
田園還是園林?這就是閔洪彥與孫君的矛盾了。
崇尚自然的人到堰河都會驚呼,怎么孫老師在堰河修了水泥又修了堤壩,孫君也無可奈何,“閔書記的能力太強,想法很多”,能力太強就會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例如,閔書記執意在孫君設計的天藝茶莊上用塑料葡萄藤裝飾立柱,“我就是要在自然中來點不自然的”。
而關于接下來的舊房改造,閔書記似乎很認同孫君的概念。“他在畫房子方面還是很出色的”,但是,閔書記認為孫君太過理想化。例如,在2003年最初討論新農村建設時,孫君就較關注畫房子、搞生態,而對于蓋完房子之后支撐產業的建立卻并不熱衷,閔書記說,“建立產業模式是堰河給孫君上的一課”。
用閔書記的話說,就是對孫君依靠不依賴。孫君走了,留下一幅圖畫,而這幅鄉村美卷卻需要養殖業、茶葉、旅游等多項目招商引資,讓農民有錢掙,留在村子里繼續建設自己的家鄉。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天津濱海機場園林綠化提升
濱海機場園林綠化提升改造工程,分為綠化工程和景觀工程兩部分,總面積約10萬平米。目前,已栽植喬木1700多株,花灌木1940株,栽植地被3.5萬平米,草坪5萬多平米,目前項目已全部完工……【詳細】
天星湖園林景觀工程PPP項目正式開工
10月9日,花城新區核心景觀工程——天星湖園林景觀工程PPP項目正式開工。【詳細】
美麗鄉村讓新“鄉村共同體”托起美麗鄉愁
當前,無論是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還是部分區域脫貧攻堅,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既是保障手段,也是重要目標。2014年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就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做出總體安排部署以來,鄉村治理面貌有了較大改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