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園林業需要怎樣的園林景觀
2013-06-27 08:21:01 作者:范敏 來源:中國花卉報 瀏覽次數:
他認為,大風景對人類環境、社會、經濟有巨大作用。大風景與自然山水及其演化有關,它影響和改變自然的進程;與人類社會文明有關,它推進并豐富社會歷史文化、尤其是精神文明的提升;與人居生存息息相關,它提供生存必需、改善生活質量、健康人類身心;與人居形態有關,它改變城市、鄉村的環境生態、空間形象和大眾行為。
AECOM公司副董事、區域景觀設計總監沈同生提出的“綠境”概念,與“大風景”有著極為相似的內涵。他認為,景觀需納入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建立以景觀生態系統為基礎的綠地生態系統,風景園林是多專業的服務與整合,景觀規劃師串聯學科,提供最優方案。“風景園林需要更為寬廣深入的學科交叉,因為廣泛的實踐和研究,就需要更多的學科介入、更深層次的交叉。”
景觀設計需要“大腳革命”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的演講一向大膽、尖銳、獨特。他展現的畫面是養在深閨的小姐的小腳和在草地上玩耍的女孩的赤腳。“大腳是生產、豐產的,但我們現在是包裹自然之腳,以換取城市性。在裹了腳的城市里,那些粗野的高雅被稱為美麗,比如園林運動,為了無用的美麗,我們扭曲和致殘軀體,這就是現在的‘小腳主義+美麗的巨物主義’,而我們夢中所謂理想的城市,就是被裹了腳的城市,猶如‘小腳巨物’。”他說。
“景觀設計的路在何方?我認為,我們行業人所能做的就是‘大腳的革命’。”俞孔堅提出兩大戰略,一是建立國土安全格局、綠色基礎設施;二是建立新美學,即以低碳、生態為核心的“大腳美學”。他說,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在于保護生態、建設宜業宜居新城,我們要還大地一雙“大腳”:“反規劃”建立一個生態基礎設施,是相對于現在道路、排水等灰色基礎設施的綠色基礎設施;城市要與洪水為友,拆除防洪水泥大堤,建設生態防洪體系,回到自然生態;砸掉水泥,建成會“呼吸”的河道;要恢復土地的生產力;珍惜腳下的文化和普通人的遺產;最小限度干預自然;讓自然做功,收集雨水,改良土壤……
小改變可以解決大問題,低碳美麗要從我家做起、從自身做起。俞孔堅在演講中還展示了自家的照片,家里的陽臺、墻壁都在進行生產。“一年可以生產32公斤蔬菜呢,生態墻可以降溫,墻面長出蔬菜、虎耳草、蕨類等植物。”
編輯:山水百合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