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鮮切玫瑰熱銷中亞 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種植大棚鮮切玫瑰給農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好多農民不但打工掙了錢,還學到了玫瑰種植技術,大家都想著把花卉事業做好,越做越大,越辦越強。”
說起種植大棚鮮切玫瑰帶來的好處,新疆吉木薩爾縣大有鎮大有村村委會總支書記張志忠激動中帶著喜悅。
如今,通過發展高效農業示范區,位于新疆吉木薩爾縣山區的大有鎮昌盛苑鮮切花專業合作社與新疆龍騰天域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建成玫瑰成品棚38座,還有90多座棚培育了從云南昆明空運過來的玫瑰苗,并有110座棚正在栽種玫瑰苗。所產鮮切玫瑰主要出口到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大大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
張志忠告訴記者,目前村上有60余農民長期到玫瑰種植基地打工,每人年收入達30000元人民幣,還有一百多到兩百的散工,每天110元工錢。此外,種植基地還給村里200萬元的賣花提成。
龍騰天域公司董事李平稱,今年只有吉木薩爾縣的38座棚和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50座棚在產花,每天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鮮切玫瑰有10000支左右,每支批發均價7元。隨著生產量的擴大,明年的花還將出口到阿拉木圖和莫斯科,每周的量是50萬支,目前訂單都已簽好。基地除了需要長期工人外,還需要大量當地的農民參與到種植技術中來。如今,一些長期工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想在基地以外的地方帶動當地農民自己種植玫瑰花增收,基地負責幫助銷售。
據了解,中國的云南是國內鮮切玫瑰的主要種植和出口地,但新疆的氣溫比云南低,冬天比云南冷,夏天氣溫相對來說也沒有云南高,因此花的生長期比云南要長,出花以后的保鮮期也就比云南長,由此深受中亞客商的喜愛。同時,中亞國家在日常的請客、吃飯等社交場合中,把送花作為一種禮儀,對玫瑰等鮮花的需求量較大,由此成為新疆玫瑰俏銷中亞的主要原因。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新疆瑪納斯濕地國家公園迎來數萬候鳥越冬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開啟了越冬旅程。作為候鳥遷徙重要驛站,新疆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日前就引來了數萬只赤麻鴨、綠頭鴨、天鵝、白鵜鶘等國家級保護鳥類在此棲息越冬。【詳細】
新疆額爾齊斯河現霧凇景觀宛如仙境
2017年11月27日,受冷空氣的影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出現大霧天氣,由于氣溫的變化,該市境內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出現唯美霧凇景觀,晶瑩的霜花、冰凝附著在樹枝上,從高空俯瞰整個河谷銀裝素裹,潔白一片,宛如仙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