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規劃亂象之殤
我國城市規劃正面臨的一大困境是難以保證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對政府作用和市場功能的模糊界定,公眾參與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各種亂象叢生。
“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 這句流傳在民間的順口溜,成了很多城市規劃的真實寫照。有些城市,建設規劃經常為長官意志所左右;還有些城市,在規劃方面缺少法律的嚴肅性,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讓某些不自覺的人有空子可鉆。這樣的城市規劃,怎不帶來失誤和敗筆,怎不為人民群眾所厭惡聲討?
而真正的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的各類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和市場運營,最終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城市規劃的底線是保證社會穩定,最高端是保證各方的利益訴求。
事實上,近年來許多規劃不當的事例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規劃過程中涉及政府、官員、開發商和普通市民的利益,因此在城市規劃中賦予各方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各種利益群體充分的表達權就顯得尤為重要。
城市“大規劃”浪潮洶涌
據記者了解,1978年,中國城市化率只有18%,而到2010年這個數字就超過了48%。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到2025年,將有大約10億中國人居住在城市,屆時中國將出現221座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包括23座5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而目前歐洲只有35座類似規模的城市。
中國人似乎擁有一種不甘人后的潛在激情,在很多規模化的運動中,都能表現出史無前例的熱情與氣勢,城市化發展也是如此。
據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工作委員會、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旅游衛視聯合主辦的“中國城市國際形象調查推選活動”調查顯示,日益重視國際形象,是一些中國城市主政者的共識,也是中國城市不可逆的潮流。目前中國有655個城市正“走向世界”,183個城市要建“國際大都市”。
從2001年開始,全國范圍內不同類型的城市就已經都做起了“大規劃”,最初的是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大規劃” 在2003年至2004年達到高潮。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48個城市提出要建“國際大都市”,甚至有一城市,幾乎是按照比“大倫敦”“大巴黎”規劃面積大出近10倍的規模,設計了一個7萬平方公里的發展框架。
“大規劃”之風不久就從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一些城市的政府領導要求按現有人口和產業規模的兩倍乃至三四倍進行規劃。大馬路、大立交,大草坪、大廣場,按照所謂國際化標準,紛紛上馬。
而中小城市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行政中心搬家”。這種搬家,經常是把政府搬到離老城幾公里乃至幾十公里外,除了新建辦公樓,還修廣場、馬路、公園等配套設施,工程浩大。與此同時,大多百姓居住的老城被遺留一旁,沒人改造。
因此,造城“大躍進”無疑成為其中最為直觀的亂象。新華社曾經對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60億元造新城事件曝光,引發公眾對中國造城運動的強烈關注。
10年前,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當地政府規劃在距離老城26公里的山坡上,投資60億元興建新區,遷移縣城。就在新城興建6年、投資1億多元后,遇到國家宏觀調控,新城所建工程開始集體爛尾。各種成型或半成型的建筑,隨即被廢棄在荒蕪的山坡上,變成名副其實的“鳥巢”——鳥糞滿地,人跡罕至。
值得深省的是,被曝光的這座爛尾城并非個案,實際上是國內之前一波造城運動留下的一筆賬。
與此同時,某些地方政府還與地產商一起醞釀了一個個空前的房地產泡沫——鹽堿地上的地中海小鎮、沙丘上的高樓等等不一而足。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