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挑戰與應對之策
現階段,“新型城鎮化”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引起廣泛關注。在當前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基礎設施建設、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外部經濟環境長期低迷,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缺乏新的動力和方向的狀況下,新型城鎮化成為中國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之所在,也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城鎮化包括土地的城鎮化和人口的城鎮化。當前我國城鎮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與大規模的城市周邊及農村土地城鎮化建設密切相關,由于這一階段城鎮化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新興城鎮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比較依賴財政支出和資源投入,相對忽略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因此,在推動地區經濟社會較快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諸多問題和挑戰。今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會見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并回答提問時指出,“我們強調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F在大約有2.6億農民工,使他們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要有就業支撐,有服務保障。”由此可見,在當前形勢下,主要服務于經濟增長的傳統城鎮化模式已難以為繼,下一步應以人口的城鎮化為重點,推動加強農業人口非農化、非農人口市民化,把以人為本作為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核心。也唯有走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通過深化制度改革,打破現有體制的約束,轉變發展方式和觀念,讓全體人民共同享受城鎮化進程帶來的發展成果,才能保證經濟的健康持續增長,實現社會安定和民眾幸福。
新型城鎮化面對的主要挑戰
戶籍制度約束和城鄉二元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建設面積顯著擴大,但土地的城市化并不意味著真正實現了城鎮化。當前我國大約有2.6億農民工,雖然他們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卻無法享受諸多公共服務,例如,很多地方的城市公共服務,尤其是子女教育、公共醫療、社會保障、就業等民生重點領域都以城鎮戶口為準入條件?,F階段,我國的戶籍制度所形成的藩籬,已經使得新進入城鎮的居民無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這種“候鳥式”的生活狀態,既降低了民眾生活的幸福感,也不利于維持社會穩定。
城市病和城鎮環境污染。由于特大城市通常匯集了各種資源,擁有很強的集聚人口的作用,如果城市建設和管理跟不上人口快速集聚而生產的巨大需求,導致城市基礎設施的供給滯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長,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諸如交通擁堵、住房緊缺、排水和垃圾處理設施不足等問題,會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而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則使很多城市喪失了宜居性。本應該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美好的城市,卻因城市病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喪失其本初的意義。
地方投資沖動和過度建設。傳統城鎮化建設能夠吸引大量投資,拉動地方GDP的增長,造成各地園區熱、新區熱、規劃區熱持續不減。面對即將啟動的新一輪城鎮化,在現有土地制度、財稅制度改革沒有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各級地方政府容易重蹈覆轍,大搞“造城運動”,其結果很可能造成短時間內的投資和財政收入上去了,但以就業、收入、福利為內容的民生卻沒有得到相應改善,從長遠發展來看會產生巨大負面效應。而且,過度建設只是重走過去的老路,是違背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素的。
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應對之道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經過一段時期的跨越式發展,城鎮面積的擴大已經不是未來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唯有質量的提升才能真正改善民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理念,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相關政策也應當圍繞人這個核心來展開,牢固樹立人本思想,把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改革作為著力點,建設服務型政府,提供良好的民生服務,用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統籌城市公共服務。要破除現有城鄉二元結構對城鎮化發展的桎梏,首先就要改革當前的戶籍制度,剝離附加在戶籍上的福利待遇。只有充分發揮城市的人口聚集作用,接納農業和其他非農轉移人口在當地居住落戶,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才能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勞動力要素的充分流動,保證新型的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當然,戶籍制度改革不僅僅在于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劃分,其真正目標是逐步消除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差異,保障新市民在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和住房等基本公民待遇的公平性,真正改變其生活和生產狀態,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合理規劃城鎮布局,注重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城鎮化的目標在于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而這一切都以合理的城鎮化布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要從宏觀層面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充分發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互補作用,合理確定城市群中各個節點的建設規模、功能定位、保障體系,做到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對于城鎮化發展的內容,不能僅僅追求大項目、大投資,而要注重發展資源集約和生態環境友好的產業項目,打造生態宜居空間,走綠色、低碳城鎮化之路,實現人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將城市打造成為人民安居樂業之所在。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詳細】
新型城鎮化等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詳細】
“特色”引領新型城鎮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詳細】
著眼“新”的特質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大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論研究力度,著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