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讓園林種植業成了“香餑餑”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三個年頭,作為十二五規劃中的“重中之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也進入了實施的攻堅階段。農業的發展與經濟、政策的大環境息息相關,十二五規劃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構建城市化戰略格局的發展規劃讓一些農業相關產業也有了“借東風”的契機。
城市化帶動園林農業發展
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國內經濟發展增速放緩,不僅第二、第三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也面臨著走向集約化、現代化的緊迫任務。農業投資由原來單一的種養殖業正逐漸趨向多元化發展,綠色環保、新農機、物聯網等概念正迅速成為新型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課方向,使農業這個原先“土里土氣”的行業,以城市化的需求為導向,吸引著大批有科技、資金、管理方面的資本農業在此領域的迅速擴張。如北京順鑫農業(000860,股吧)、浙江申河花卉等等,都展現出了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業產業對資本的巨大吸引力。
綠化花木種植、觀光園林建設等與城鎮化過程密切聯系的產業領域,也將產生巨大的投資空間,這些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國內外投資者展示出一個廣闊的發展投資前景,都市龐大的綠化產業市場也逐漸形成。僅以城市化過程中的道路建設為例,就可知這方面的巨大需求,從京津、京滬高鐵沿線綠帶建設來看,僅天津段66公里的綠帶工程總投資就高達1500萬元。按照已批準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到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將達3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萬公里。隨著生態高速概念的提出,綠化標準進一步提高,照此計算,僅僅其公路綠化工程一項就足以形成巨
額的投資空間,更別論城市化過程中的公共綠化、房產綠化、酒店綠化等方面對綠化種植業所產生的巨大市場需求了。
市場需求帶出新商機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是重要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發人深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園林綠化投入所帶來的相關農業產業的持續增長的確令人期待。據相關方面測算,2012年-2015年園林綠化投資總額將達到12551億元,年均投資額3138億元,2010年-2015年復合增長率8.71%,其中市政園林年均投資1738億元,地產園林年均投資1399億元。
黨的十八大“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全國各地迎來了綠色城市建設新階段的同時也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全國各省市對此都有充滿吸引力的發展規劃,如廣西提出“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活動展現“美麗
廣西”,福建提出的“田園變景觀、處處可旅游、家家增收入”的“魅力福建”、海南省提出的“綠化寶島”大行動等等,都展現了巨大的商機。以海南省的“綠化寶島”行動為例,在政府的倡導下,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的農民迅速行動起來,擴大了苗木種植面積,在文城鎮至會文鎮公路上的25家苗木企業聯合約3000農戶,采取公司加農戶、大戶帶小戶的模式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建設苗木產業的“綠色走廊”,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據參與種植的農戶介紹,如今“一棵好的樹種可以賣到幾千元,一年賺上個十萬八萬沒問題”,而相關的苗木投資企業獲利更大。據統計,文昌市“綠化寶島”行動造林3.13萬畝,占省下達計劃任務的105.8%,同時將農業種植延伸到農業休閑、園林觀光產業,延長了盈利的產業鏈,增加了產業的附加值,保持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