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需防"四大隱憂"
“新型城市化推進過程中需要防止四個方面的隱憂。”在日前由人民日報《民生周刊》和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唐任伍向與會者提醒道。
據唐任伍介紹,北京師范大學“民生發展報告課題組”經過研究后認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第一個隱憂是,耕地面積的減少、土地低質低產、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及由此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的生存隱憂;第二個隱憂是資源能源緊缺以及大氣、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問題引起的阻礙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的發展隱憂;第三個隱憂是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問題所引發的生活質量的隱憂;第四個隱憂是農民轉為市民過程中出現的就業、養老、情感歸依、身份認同及安全等問題引發的農民“被城市化”隱憂。
“新型城市化的過程中要防止在進行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用房地產來推動GDP增長非常危險。”著名經濟學家賀鏗認為,世界上出現的幾次大的金融危機,都是由房地產泡沫形成的,新型城鎮化如果再推動擴大投資、擴大房地產化,有可能導致國民經濟崩潰。他認為,新型城市化之所以強調新型,則意味著我們不能走過去的城市化的老路,要避免一味地做大城市(即大城市化),避免形成城市二元結構(即偽城市化),避免盲目地造城,形成鬼城或空城。
賀鏗表示,加快城市化發展非常必要,這是我們今后發展的最大潛力,但是應該在“新型”兩個字上下工夫。他提醒,城鎮化的核心問題是要發展產業,必須用產業發展城市化,要倡導更多的非農的就業崗位,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市找到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要改革現有的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讓農民進城后和城市戶口的人享有同等的醫療、教育、保障福利。城市化要與農業現代化同時推進,沒有農業現代化,真正的城市化也不可能發展很快。城市化一定要統籌規劃,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不能按過去一味地由政府來包辦。
中國人民大學地方政府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彭真懷表示,新型城鎮化規劃如果沿襲過去5個特大型城市、20個城市群和180個區域衛星城市的思路,將會制造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危險和災難。他認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最大的問題是實踐的過程,只要記住五句話就可以了。分別是:一是新型城鎮化是一場真正的改革,牽涉至少21項改革;二是新型城鎮化要在兩個層面發力,要讓地級以上城市消腫,并加大新型城鎮化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三是用新型城鎮化盤活全局,一定要提高農民的收入,提升農業的效益;四是用新型城鎮化引領中國的農業化和現代化;五是新型城鎮化要統攬“五位一體”的改革。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