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蘭潛力看好量產遲緩
細葉蘭是相對墨蘭而言的,主要指春蘭、蕙蘭、蓮瓣蘭、春劍、建蘭等。目前,墨蘭早已邁入規?;慨a的軌道,連城蘭花和遠東蘭花全國知名,可細葉蘭各品類規?;l展遲緩,從事規?;a的人不多,單個企業的產量也不夠大。是規模化量產市場時機不成熟,還是技術瓶頸有限制?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幾位從業者。
有市場無產品
談到細葉蘭的市場潛力,大家一致認為其潛力巨大。沈氏蘭花負責人沈榮海在北京從事蘭花銷售多年,他認為,細葉蘭的市場潛力比墨蘭要大,一方面,細葉蘭葉片纖細柔美,花香清冽細膩,花和葉的觀賞性都很強,擺放在案頭、茶幾上靈動秀美;另一方面,細葉蘭占地小,現在房價高企,擺放大型綠植和大叢墨蘭時,“占地費”很高。近年來,細葉蘭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每年年宵上市的春劍、春蘭到后期都銷售一空,供不應求。
四川雅安一品苑負責人肖仁文也認為細葉蘭市場潛力巨大,并致力于細葉蘭量產。他認為,目前細葉蘭市場剛剛起步,行情平穩,正是介入細葉蘭量產的最佳時機?,F在,市場上的低端細葉蘭產品大多是下山蘭花中品種選育后剩下的,花形、品質都不太好,即便這樣,也因產量少而受到歡迎,日后挑選優良品種量產,市場會更加廣闊。同時,對國蘭不太熟知的人會有“葉片越細蘭花越貴”的觀念,在對墨蘭審美疲勞后,推出價格適中的細葉蘭產品能迎合市場需要,而要降低價格就必須擴大產量。
說到產銷,墨蘭還是國蘭中產業化發展較為成熟的品種。細葉蘭和墨蘭的市場競爭不可避免,但在競爭結果上,肖仁文與浙江海川蘭園負責人項志剛的意見相左。肖仁文認為,墨蘭的市場發展狀況領先細葉蘭20余年,但現在墨蘭市場容量幾近飽和。雖然現在墨蘭種植面積增長迅速,市場銷售情況良好,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但實際上近一半的墨蘭并未出圃,而是在業內自銷,成了新基地的種源,而此時細葉蘭剛剛進入市場,未來潛力巨大。項志剛則認為,墨蘭葉片寬大,更為大氣,在市場發展多年,根基牢固,在租擺、禮品花銷售方面會比細葉蘭更勝一籌,但在高端把玩方面,細葉蘭則更有優勢。
企業“光說不練”
現在對細葉蘭量產前景看好的人不少,但真正動手的企業并不多,而且大多不是針對家庭消費進行生產。
蘭花企業在規?;慨a方面“光說不練”,心態轉變是生產者面臨的第一道關卡。高端蘭花市場行情好時,生產者都向高端產品方向發展;當高端市場不太景氣時,生產者也知道低端市場潛力巨大,利潤豐厚,但讓他們從生產每苗幾千元到幾十萬元的產品轉變到大規模生產每叢幾元至幾十元的產品,大多數人還是不愿意。而且低端產品需要達到一定規模后才能獲得利潤,幾畝地的產品產值才與陽臺上幾盆高端蘭花產值相同,大多數人并不愿意受苦受累進行量產。
收集種源也是限制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現在蘭花繁育有實生苗分株和組培兩種方法,墨蘭就是以實生苗分株方式繁育,但其發展早,種源基數已積累到足夠大;而細葉蘭的老種和低端品種看似家家都有,但數量都不大,而且一旦開始收集,價格就會水漲船高,增加前期成本。全國真正能生產國蘭組培苗的企業屈指可數,而且從瓶苗到商品苗一般要3年左右的時間,生產者認為實生苗3年可由1株最少成長到8株,買組培苗不如買實生苗劃算。
肖仁文介紹說,現在普通草每株售價為8元到30元,這個價格大眾市場都能接受,但從收集到出售需要4年時間,而且成本回收緩慢,非得達到一定數量才可真正發展起來與墨蘭抗衡。肖仁文3年前開始進行量產,由于資金限制發展緩慢,從2個大棚才發展為6個,為了維持生存和發展不得不種植老種,還不算是真正的量產。
此外,生產技術和分銷渠道也是生產者擔心的方面。大規模生產畢竟不同于陽臺生產,溫室環境控制、病害防治方面仍需一定的技術積累,而且費心費力,從業者不愿輕易嘗試。而生產出來的產品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分銷,這完全不同于銘品蘭的圈內交流。項志剛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每年都會推出部分價格200元以下的產品,在本地就能銷售一空,但并不愿意再擴大產量去其他市場銷售,因為到外地分銷需要解決代理、運輸等問題,利潤又不高,所以生產者的積極性也不高。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ɑ茴I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