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城市化如何讓城市更"聰明"
城市化,當以人為基礎
城市化過程實際是與工業化過程并行不悖的。城市化首先就要以人為基礎。判斷城市化的程度是以城市人口占據總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來判別的。按照一般理解,城市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0%,就算基本實現了城市化。
“城市”這個詞,如果從字面上來看,“城”就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市”就是人們從事商務活動的地方,最早是從事市場交易的地方,然后工業、服務業就慢慢發展起來了。所以,城市化的過程實際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過程。這個過程很重要,首先,只有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整個社會生產力才會提高。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還是很低的。世界上十大農業國勞動生產率大概分為三檔:第一檔,是美國、日本、法國,他們人均創造的增加值大概5萬美元左右;第二檔是俄羅斯、巴西、土耳其,他們人均創造的增加值是3000-5000美元,第三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納米比亞,人均創造的增加值在500美元左右。由此看來,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的1/100、俄羅斯的1/10,如果不轉移農村勞動力,不能在農村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是很難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農民到城市后,在工業、服務業創造的價值比在農村種地創造的價值高。
當前,一定要解決二元經濟結構的問題,否則社會公平和公正就難以保證。減少收入差距,實際上就是減少財富差距,城市化過程本身就起到了這樣的重要作用。但城市化的道路怎么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中國的城市化要解決的,就是合理有序地轉移農村人口。要讓進入城市的人口真正成為“城里人”,這一點我們還是有差距的。首先,從2012年年底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們的城市化率是51%,城市人口有7.3億,但這7.3億里,真正有城市戶籍的人口為4.6億,還有2.7億沒有城市戶籍,在這2.7億中,長期居住的有4000多萬,還有2.3億屬于流動人口。再者,農民進入城市后,受到戶籍制度的限制,即使進了城,因為沒有城市戶口,導致就業、住房、社保、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問題都沒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另外,農民進城后,從種糧人變成吃糧人,從個體勞動者變成集體勞動者、創業者,所處的文化環境也發生了改變。因此,還不能單純按城市人口占比來衡量城市化率。
不管怎么說,人是城市化的基礎,是建設智慧城市所服務的目標,因此,要不斷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社會福利均等化,不斷推進農民進城后觀念的轉變等。
城市化,應以土地為載體
城市既然是人們聚居的地方,土地就非常重要。從國家來看,城市人口密度是大大高于農村的,有的城市人口密度達到1萬人/平方公里。我們得承認,城市化,城市就要相應擴張,就要占用土地,可城市土地的增長不應該超過城市人口的增長,也就是說人口密度不應該下降,人口密度下降會占用更多的土地。防止城市的盲目擴張不僅是我們國家面臨的問題,在西方同樣存在這樣問題。所以十幾年前,美國學者提出精明增長,防止城市無序擴張。
精明增長,第一要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做好城市規劃。大城市里,辦公區、工業區、生活區的劃分要比較明確,才有聚集效應;但小城市就不一定要這么分,它不需要這么集中;甚至有的是姐妹城市,就是兩個城市離得很近,最后連成一體,美國這樣的城市很多,如明尼艾波利斯和圣保羅,達拉斯和休斯敦;還有三個城市連起來的,如北卡羅來納金三角,合并后的城市功能能夠互補,我們國家的長株潭城市群正在建立。所以精明增長一定要做好城市規劃,而且制定后不能隨意改動,不能因領導的變動而改變。
第二是合理的空間利用。城市當然不能都建高樓,但如果都是平房,那空間利用就會出問題。我曾經到浙江參觀過一個縫紉機廠,占地很大,而且都是平房,這個生產過程完全可以立體化。這種情況就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第三是廢棄土地的重復利用。原來的工廠搬遷后,廢棄的土地要合理利用。這里特別要注意環境問題,武漢就出過一件事,市政府把原來農藥廠的土地賣出后,在開發時發現地里有毒,工人中毒,開發商不愿意。政府只好貼錢將那塊土地買回來解毒。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