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不做建筑 只造房子
1
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一名中國建筑師,這標志著中國在建筑理想發展方面將要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授予王澍“普利茲克”獎頒獎詞
在王澍獲獎的幾個小時后,普利茲克評委會發出了一個補充聲明:“中國建筑師獲獎的重要之處在于,它代表著評委會成員們認可中國建筑師將推動世界建筑思潮的發展。同時,未來中國城市化的成功,對中國及世界而言都將是意義重大,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中國既要保持悠久獨特的文化傳統,又應關注世界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
顯而易見,這是王澍獲獎的意義所在。
對于獲獎,王澍說,這是個巨大的驚喜。對他來說很榮幸。“我突然意識到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來真誠的工作和足夠久的堅持一定會有某種結果。”
王澍的堅持,都在不經意間——
他將課程放在廢墟旁,這不僅是作為建筑師設計的出發點,也是他教學的出發點。“我們能做什么?其實也取決于你能問什么問題?你想切入的那個點在哪里?”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曾經有段出國潮,很多人要瘋狂地出國學建筑,王澍卻說:“去美國學建筑,為什么?我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三千年前至現在的全部歷史的斷層,我為什么要出去?”近20年來,王澍每年兩次帶領學生做鄉土調研。他發現在中國的鄉村里有大量遺留文化。這使得他回過頭后,輕易就可以看到豐富的中國傳統建筑遺存、材料、建造、結構等。“它是和自然的東西可以對話的另外的一套建筑學的東西,完全是一個體系。”
進入快速發展的“網絡虛幻時代”,“人們越來越失去了對可以觸及的、可以面對的那個真實事物的直接感覺,但這恰恰是特別重要的文化內涵。”王澍所做的調研工作,并不是簡單地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抽象感覺與表達,更多的,是從中切身體會世界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并時刻對這些文化飽有感覺、判斷及理解。
往往,王澍喜歡從最樸素的事情著手。這是為期一個月的調研:跟蹤木工班組。他們怎么做?用什么工具?其中到底包含著什么樣的程序等。“這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的思維和工作方式。”王澍在工作室中,不僅會畫,也會做,不僅是建筑師,同時也是工匠。王澍去威尼斯調研,帶領團隊——3名工匠、6名建筑師,中間偶爾臨聘當地的2名工人和學生,用時13天,占地800平方米,完成了一個具有建筑結構和堅固度的作品。有藝術家來觀摩,驚詫不已:“這個真的是建筑師做的?跟藝術家做的真的是不一樣,藝術家只做一個面。但建筑師來做,必須要能承重,可以荷載。”
“王澍的作品超越了文化沖突。”這是在授予王澍“普利茲克”獎中重要的一句話。身處傳統和現代,跨越東方與西方,橫亙于上層與下層之間,在弱勢與強勢的交替更迭下,王澍巧妙地用最質樸的手工工藝化解了文化沖突。象山校區、寧波博物館、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王澍的代表作品無一不烙上了手工的痕跡:手工材料、手工建造。“這些在日本現在已經不可能做了,在美國和歐洲也都不可能。這是中國建筑師的機會,我們有可能利用特殊時期和文化優勢來做,是日本和歐洲及美國建筑界沒辦法做的東西。”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