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主流品種和應用模式單一 誰在炒誰在賭
銷量40%靠政府團購,80%上市量集中在年宵,99%的市場主流品種為紅色大花系列,90%的年宵花為組盆銷售。從這些業內人士估算的數據可以看出,國內的蝴蝶蘭主流品種和應用模式頗為單一。也正因如此,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品種過于集中、依賴團購的蝴蝶蘭才會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危機提前爆發、市場跌入低谷。
多年來一直以“取悅”團購禮品花為主的蝴蝶蘭市場,陷入慣性思維:大部分做年宵,顧客不會偏好某個品種,紅色大花的最好賣。在這個畸形的市場機制下,市場流行品種和應用形式并非由消費者主導,而是生產者和批發商說了算,其中還不乏種苗商的炒作成分。看看近幾年蝴蝶蘭的主流品種,‘聚寶’、‘火鳥’、‘內山姑娘’、‘大辣椒’都是清一色的大紅花,僅有‘V31’和‘9號’是偏粉色系品種,也只在消費意識相對領先的長三角地區接受度較高。而銷售期和產品形態過于集中帶來的危機就是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抗風險能力差,一旦產能過剩或是需求減少,生產者和經銷商為了在短時間內把產品盡快銷售出去,只能選擇價格戰。
近幾年蝴蝶蘭家庭消費每年約以10%的速度穩步增長,但此前蝴蝶蘭業者靠團購訂單就已吃飽,很少有人費力還不一定討好地去開發這一市場。適合家庭消費的雜色花、中小型蝴蝶蘭的比例盡管在提高,但仍占少數。日常消費仍以“五一”和“十一”兩大節日市場為主,擁有高山基地或空調房,能實現每月催花的種植者更少。
然而當政府團購突然大幅下滑,業者們想要迅速轉型,開發家庭消費市場時,發現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品種不對路、生產計劃需要全盤調整,最關鍵的是現在溫室里大量的種苗還是以大紅花為主。泰安雙祥花卉培育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彥青說:“今年4月上海國際花展,來我們展位咨詢雜色花的客戶越來越多,訂苗意向比去年增長了一倍。但是我們的雜色花種苗儲備量和出苗時間大部分以出口訂單為主,短期內很難滿足國內客戶。”
除了品種欠缺多元化以外,業者要開拓家庭消費還需在產品形態、應用推廣方面做很多努力,開發家庭消費者喜愛又方便提攜的盆器和包裝,如迷你組合盆栽或是禮品袋單株蝴蝶蘭等。如果肯下功夫去引導,蝴蝶蘭能與日常生活結合的應用有很多:喬遷、探病、謝師、訪友、婚禮、生日宴、客戶答謝宴等,只要能體現相應的產品特色,展現文化潮流,相信消費者就會買單。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