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連城縣的華麗蛻變 “地瓜村”變身“鮮花村”
花卉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后,花農們的種苗來源渠道、種花管理技術、鮮切花銷售等一系列的問題隨著種苗的栽種也隨之而來。“城里人真會花錢買我們的鮮花嗎?”“如果賣不出去,種出的花又不能當飯吃,該怎么辦?”為此,在考察學習外地專業合作社運作機制的基礎上,針對花農們提出的擔憂,村里確定“三包一保”管理模式,即“包種苗、包技術、包銷售、保收入”,由合作社包種苗提供與種植過程的技術指導,統一幫助花農防治病蟲害;由產業帶頭人成立花卉銷售公司,負責包銷花農種出的合格鮮切花。這樣一來,花農們只管多種花、種好花,不要承擔銷售環節的市場風險,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此舉一下子就提高了花農們的積極性。
2011年,首批參加種花的農戶年收入均達到8000元以上,在村民當中引起巨大反響。村民相繼組建鑫連鑫、百花、心語、眾志成城等五個鮮切花合作社,種花農戶也從最初的不到10戶,發展到目前的128戶,占全村總戶數近二分之一。從2011年初開始種植鮮切花,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林塘村的鮮切花種植規模從最初的不到200畝也擴建至600多畝,并納入到連城縣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為改變單一的非洲菊品種種植局面,增加花農的收益,林坊村主干走訪廈門、泉州等地的花卉公司開拓市場,從云南引進白菊、玫瑰、七葉一枝花、富貴竹、劍蘭進行配套嘗試種植。去年,合作社試種的神馬白菊獲得成功,并首次出口到朝鮮、韓國,每畝白菊的收益平均比栽種非洲菊增加近5000元。經過兩年多的精心培育,如今,林塘村的鮮切花產業已成為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特色產業,產業規模達到1000畝,總產值達到2400萬元,花農每畝收益達到16000元,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由之前的不到4000元,增加到了如今的6000元,一個地瓜之鄉中耀眼的鮮花村脫穎而出。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呼圖壁苗木產業茁壯成“林”
6月下旬,記者來到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苗木種植大戶王新建的苗木種植區采訪,正巧碰到庫爾勒市園林局的苗木采購負責人張平前來考察訂貨,王新建現在是庫爾勒市綠化樹木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詳細】
安徽黃山苗木產業枝繁葉茂
黃山市把開展通道綠化、重點工程建設、城鄉綠化等與發展苗木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綠化苗木基地,以大苗木推動大綠化,以大綠化推動經濟提升,有力地促進了林農增收。【詳細】
湖南嘉禾:苗木年銷售收入超6億
近日,記者來到嘉禾縣普滿鄉湘南苗圃花卉苗木基地,但見郁郁蔥蔥,繁花似錦。基地負責人雷梓介紹,這里種植花卉苗木200多種,四季如春。今年來,已賣出各類苗木1600多萬株,實現銷售收入6500多萬元。 【詳細】
高橋鄉石井頭村栽珍稀苗木五萬株
桃江縣高橋鄉珍貴鄉土樹種合作種植基地位于石井頭村、松柏村和石頭坪村,共有農戶2100戶、7400余人,山林面積2.2萬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