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慶典減少讓武漢鮮花市場遭遇寒流
據了解,由于開花店門檻低,近年來武漢市小花店如雨后春筍般開張,同質化競爭嚴重,真正能引領消費潮流的大型花店卻幾乎沒有,競爭手段主要靠壓低價格。
目前正當春花爛漫的時節,武漢鮮花市場卻遭遇了一股寒流。由于會議、慶典的減少和節儉,各大鮮花市場的主營業務下滑,不少花店的鮮花和大型綠植的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半以上。半數以上花店虧本,面臨轉型難關。
在漢口解放大道的單洞鮮花市場內,記者沒有看到往日的繁忙與嘈雜。地面上少了被剪下的花莖或是用于打包的紙盒,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路面。該市場的批發大戶宇凡花卉的孫老板說:“今年是我賣花15年來生意最差的一年,營業額少了20%~30%。”
“過去十分緊俏的百合、扶郎等擺臺用花,現在幾天賣不動一單生意,往年這時候早賣光了!”雄楚大道武漢花卉市場內綠靜環境園藝的老板告訴記者,以前會務用花會占一半左右,現在主要靠散客支撐,利潤下滑了一半。“去年三四月份一天營業額可以達到3000多元,今年好的時候一天賣1000多元,遇到雨天甚至都開不了張。”
在武昌雄楚大道元寶山的花店一條街上,幾個商戶已經打出了轉讓信息,大部分店鋪門口都打上婚慶公司的招牌,提供新娘頭花、捧花、花車布置等服務,有的還增設婚禮攝像、司儀等業務。“現在大家扎堆轉向門檻較低的婚慶領域,花都差不多,只能打價格戰。”經營花店20多年的徐女士告訴記者,她去年開始跟婚慶公司合作,主要做婚禮現場的花飾和婚車的扎花,但由于業內都在壓低價格,利潤很低。
“現在鮮花零售業都以低價競爭,必定不會長久,等顧客來消費的觀點已經過時了。如果能發揮品牌效應,賣花賺的就不只是成本價,而是服務、包裝、花藝等綜合價值,利潤點將會大幅提高。”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