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美麗中國”三個層次的美
“美麗中國”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詩意表達,其實質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文明發展新境界、新形態,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愿景和期盼。美麗中國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即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同時,建設美麗中國需要科技、制度、文化等來保障,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講,美麗中國由環環相扣的三個層次的美構成,體現了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第一個層次的美是指自然環境之美、人工之美和格局之美。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建設美麗中國,首先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環境之美。同時,應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布局人工環境,構筑科學發展的中國大格局之美。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切入點。人工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人類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環境的體現。人類社會發展既要維護生態平衡,又要利用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應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工之美和格局之美,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第二個層次的美是指科技與文化之美、制度之美、人的心靈與行為之美。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要條件。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合理消費理念,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綠色財富觀和綠色利益觀,形成鼓勵綠色發展、合理消費的社會環境和氛圍﹔需要研發和運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科學技術,開拓新的發展空間,破解資源環境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需要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等,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需要塑造美麗心靈、倡導美好行為,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第三個層次的美是指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之美。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落腳點與歸宿。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摒棄過度耗費資源、損害環境的傳統發展模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美麗中國,還美在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上。人與社會和諧發展,需要在尊重、把握和順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不斷調整當代人之間以及代際之間的環境利益關系,努力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當代人與子孫后代的環境利益關系和諧。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朱建寧: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
從歷史來講,古今中外好的園林作品,都是國土風貌或者國土典型特征的再現。只不過對于國土風貌的再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關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國園林為代表【詳細】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