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丹霞蘭屬”被華南植物園發現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科學家近日在粵發現了蘭科植物新屬種——丹霞蘭。研究人員表示,蘭科植物的種子多呈灰塵狀,偶見顆粒狀,大小不超過1毫米,而丹霞蘭的種子長達2毫米,直徑可達1毫米,這是首次在蘭科植物中發現有如此之大的種子。
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學家近日在粵發現了蘭科植物新屬種——丹霞蘭。業內專家表示,該蘭花獨特的種子結構和唇瓣結構為針對蘭科植物的進化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研究論文“蘭科植物新屬——丹霞蘭屬,及布袋蘭族的系統學研究”近期已刊于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華南植物園物種多樣性和保育研究組博士翟俊文在導師邢福武研究員和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教授劉仲健的指導及仁化縣政府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在廣東韶關丹霞山發現了一種具有獨特結構的腐生蘭花。經過解剖學、孢粉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研究人員確定該蘭花是一個新物種,將其命名為“丹霞蘭”,同時又以丹霞蘭成立了蘭科的一個新屬——丹霞蘭屬,并確定其系統位置,完成了其所在的布袋蘭族系統學研究。
研究人員表示,蘭科植物的種子多呈灰塵狀,偶見顆粒狀,大小不超過1毫米,而丹霞蘭的種子長達2毫米,直徑可達1毫米,這是首次在蘭科植物中發現有如此之大的種子。
研究表明,這個奇特的蘭花與寬距蘭屬的寬距蘭親緣關系最為接近,同屬于蘭科樹蘭亞科布袋蘭族寬距蘭亞族,其因獨特的種子結構、唇瓣基部雙囊狀的結構和唇瓣上“Y”形的附屬物而區別于其他蘭科植物。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雨后華南植物園珍貴的老照片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是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后為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現有正式員工323人,流動人員148【詳細】
華南植物園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平臺落成
1月5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新實驗樓前舉行了慶祝【詳細】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開展極危植物水松研究
日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極度瀕危植物水松綜合保護項目獲得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資助立項。該項目由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瑞江負責,將聯合越南與老撾共同保護該物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