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天津:老工業城市的經濟轉型之路
海鷗手表、飛鴿自行車、牡丹縫紉機這三張輕工業名片,記載著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過去的輝煌。但進入新世紀后,天津的經濟體系的亮點一度所剩無幾。
近年來,從2007年發力大項目,到2010年扶持“科技小巨人”,天津GDP開始領跑全國、而且很有含金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系列報道“傾聽天津”采訪團日前深入天津多家企業,探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之道。
在長城汽車天津基地,20萬輛產能的生產線正在全力運轉。
記者:你這車間平均多長時間一輛車???
工作人員:62秒裝配完成。
不溫不火的2012中國汽車產業里,長城取得62.5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高達到28%。
長城汽車天津分公司項目經理劉小磊:一是得益于開發區對汽車企業的配套,除了自主配套率已經達到60%。我們用的輪轂、輪胎,企業都在園區。
記者:都在附近的話,進貨之類的都方便一些。
劉小磊:對。
2007年開始,天津累計為近2千項高水平大項目實施總投資超2萬億,大乙烯、大飛機、大火箭等一批大項目先后投產。除了項目的標志意義,項目的產業帶動效應更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動力。
但是,伴隨著大項目的高歌猛進,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巨大的投資拉動能否帶來持續、健康的增長?
在賽象科技的生產車間里,一個直徑達到3米5的巨大輪胎讓人印象深刻。
記者:這還不是那個最大個的?
張建浩:不是。這條輪胎要是進口的話當時要四萬多一條。用我們的設備開發出來,原材料成本才兩萬多。現在礦山上用這個。
從2010年開始,天津投巨資在全市推行“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賽象科技從中獲益、一步步成長為“子午線輪胎成套設備”的行業領軍者。僅2012年,就有1000多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科技企業從全市2.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天津市實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天津市科委副主任李寶純介紹,天津對此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策體系。
李寶純:目前為止,中小企業中已經建立了2000多家企業的技術中心。同時我們還建立了全市的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中心,已經有150家了。
記者:主要是什么組織方式呢?
李寶純:主要是產學研結合的模式。比如出共性關鍵技術,將來推廣。
記者:那將來用什么方式消化這個成果?
李寶純:很多就是針對企業的需求,研發完有的就合作了,有的是有償轉讓。
除此之外,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于家堡金融區……越來越多的綜合改革新力量正在助力天津轉型升級。采訪團感受到,過去幾年來,天津人、天津領導干部的思路已經打開,這顆一度黯淡的“渤海明珠”正在被重新點亮。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天津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三年內打造成津郊支柱產業【詳細】
天津市農委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
日前,天津市農委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來自中國農科院、天津社科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新部署、【詳細】
天津水庫濕地防護林泛黃凋落 美景如畫
于橋水庫北岸的成片防護林樹葉逐漸泛黃凋落(11月13日攝)。近日,天津市薊州區于橋水庫北岸的濕地防護林樹葉逐漸泛黃凋落,與平靜的水面交相呼應,盡顯如畫美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