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產業前景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日漸提升,全世界花卉種植面積也逐步擴大。目前,從花卉占有面積來看,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和荷蘭。由于發達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能源、農業和肥料、農藥與環保等限制,使得花卉生產成本不斷升高。因此,發達國家花卉生產逐漸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已成為有目共睹的趨勢。
二、我國花卉產業
1.種植面積與產值
改革開放近30多年來,我國花卉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持續發展。從全國花卉生產布局來看,云南花卉生產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第二,兩地花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自2000年以來,我國花卉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據農業部有關部門統計,花卉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14.7萬公頃增加到2009年的83.4萬公頃,增長約5.6倍。據測算,我國花卉業年產值大約每年以超過35%的速度持續增長。花卉銷售額由2000年的160億元發展到2009年的719.8億元,增長約4.5倍。花卉出口也呈穩步增長,據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花卉出口額近1.96億美元,同比增長8.72%.
2.面臨的形勢
我國加入WTO后,貿易逐步國際化,花卉產業作為一個獨具潛力的產業將面臨大的調整,如杜鵑花的養殖方法。近些年來,國外優質花卉大量涌入國內市場,其產品新、奇、特等特點得到國內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中國花卉企業如不盡快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科技含量,國外和國內市場份額會逐步喪失。
3.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花卉產業作為一項占地面積小、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大的優勢產業,是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特別在我國的山區和半丘陵地區,耕地面積少,難以機械化操作,種植大田作物經濟效益低,不進行種植結構上的調整,農民很難增收致富。從種植業收益來看,通常花卉的畝產值在1萬元以上,而水稻為800~1200元,蔬菜為6000~8000元。單位土地面積上種植花卉的產值一般可以達到普通作物和果樹的10~50倍。在河南洛陽,平均每養兩盆高質量的牡丹花就相當于種500公斤小麥的經濟效益,農民種花的積極性非常高。
4.存在的問題
花卉生產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我國花卉種植者或面面俱到,不能形成規模效益;或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忽視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或漠視產品質量,喪失了高端市場的競爭力。目前,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總體規模是足夠大的,就花卉種植面積而言,已成為世界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產值和效益來看,還處于低水平階段。企業生產組織形式普遍表現為“大而全”或“小而全”,生產專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能力弱。企業無論大小,既搞引種、繁種試驗,又搞生產、經營和銷售;既生產切花,又生產盆花、生產種苗,往往顧此失彼,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拳頭產品,只能在低水平上相互競爭,生產經營路子越走越窄。隨著市場對花卉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增加,花農的收入越來越低。因此,今后我國花卉業發展的重點不應是單純面積的擴大,而更應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挖掘生產潛力,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
花卉質量差,缺乏國際競爭力。我國高檔花卉消費主要依靠進口,花卉出口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成為制約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8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為9萬公頃,約占世界花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而花卉出口總額卻不足8000萬美元,僅占世界花卉貿易總額的不到1‰。這表明,我國在相當于世界花卉種植面積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僅創造出相當于世界花卉貿易總額1‰的效益。世界各國都有自己花卉產品的標準,特別是荷蘭等花卉生產發達國家的標準更為嚴格。我國也制定出各類花卉產品的相應標準,但對于國內花卉生產和消費市場,這些標準執行得很不嚴格,花卉市場的產品魚龍混雜,這也是導致國內花卉產品得不到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
花卉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由于我國各地花卉業發展的歷史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導致地區之間產業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我國的花卉主要產于云南和廣東、上海等沿海地區,北方除了北京、天津等大宗花卉消費地,其他地區的花卉產品很少。同時,由于花卉生產者自主性的生產栽培,產品結構比較單一。花卉的種植與其他農產品生產一樣,人們跟風現象嚴重,往往造成同一地區產品比較雷同,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產品結構單一,產品上市日期幾乎完全一樣。而花卉屬于季節性產品,同時上市相同的花卉產品,必然造成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降,損傷了花卉生產者的利益。而在淡季,花卉供應不足,價格飆漲,市場不穩定,嚴重影響了花卉的銷售。
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品種太少。目前,我國花卉市場上出售的高品質的花卉品種幾乎都是國外的“舶來品”.由于國際品種保護,這就提高了我國花卉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成本。因此,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品種對于我國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極為重要。
5.前景展望
中國素有“園林之母”的美譽,花卉資源豐富,種植歷史久遠,傳統花卉品種較多,加之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廣,勞動力成本較低,花卉產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國家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深化,農業政策不斷完善,農業種植結構逐步調整、優化。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已使得該產業環境大大改善。有報道稱,目前許多花卉強省和一些原本花卉產業較小的省份都開始加大花卉產業的扶持力度,不少地方政府專門從財政撥款用作這一產業的扶持基金,鼓勵廣大花農擴大種植面積,培育新的品種。
政府應組織科技部門因勢利導,有計劃地對貧困地區農民進行產業規劃和技術培訓,統一組織品種布局、栽培管理和銷售一體化的合作農業或訂單農業,引導農民走上花卉種植這條高效農業的生產軌道。古人云:無農不穩。只有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國泰民安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
中國將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
中國正加快推進森林城市群建設,到2020年將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中原、關中-天水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這是記者從1月26日在深圳舉辦的全國推進森林城市群建設座談會上獲悉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