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牡丹產業化變革中“綻放”
菏澤牡丹種植面積2012年新增15萬畝,達到25萬畝,今年還將新增20萬畝,2015年預計達到100萬畝。牡丹種植面積幾何速度增長的背后,是牡丹籽油、牡丹化妝品等牡丹深加工產品的不斷發展,牡丹產業正在成為拉動全市經濟高效跨越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不久的將來牡丹產業有望打造成新的千億元產業。
牡丹籽油堪比“黃金油”
牡丹尚未栽植,牡丹籽已被訂購一空,這一現象在山東省菏澤市普遍存在。以往只用來培育種苗的牡丹籽,如今為何成了“香餑餑”?牡丹區黃堽鎮宋樓村花農宋建波說:“去年一斤牡丹籽賣到15塊錢左右,栽上一畝牡丹,光籽就可賣到6000多元。如果再加上賣牡丹花、花蕊等,那收入就更可觀了。”
牡丹籽賣出了高價錢,得益于菏澤牡丹產業化的快速發展。2010年,牡丹區農民趙孝慶等人經過8年攻關,發現鳳丹和紫斑牡丹籽所榨的油金黃透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2%以上,其中α-亞麻酸占42%,多項指標超過被稱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
我國是世界上食用油嚴重缺乏的國家,年均缺口在60%以上。據中國林科院的分析結果顯示,牡丹籽富含人體需要的氨基酸、維生素、多糖、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成分,極具開發價值。更重要的是α-亞麻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人體不可或缺而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
2011年3月,牡丹籽油被列入山東省油料產業振興規劃,菏澤被列為全省三大新開發油料基地之一。國家林業局將菏澤市列為全國油用牡丹生產基地試點區。
近年來,菏澤已完成牡丹芍藥鮮切花、牡丹不凋花、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妝品等70多項技術研究和牡丹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對牡丹實用價值的研發已輻射到日用化工、食品保健、餐飲服務等多個領域,有望打造成新的千億元產業。
不少企業嗅到“牡丹芬芳”
正在牡丹區建設的堯舜牡丹產業園,建有牡丹籽油、牡丹茶飲、牡丹膠囊等多條生產線,其產品涉及日用化工、營養保健、醫藥化工等多個領域,這是牡丹區牡丹產業化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不少企業看好了牡丹產業化發展的廣闊前景,紛紛斥巨資進軍“牡丹領域”,堯舜、盛華等一批牡丹深加工企業紛至沓來。菏澤堯舜牡丹產業園達產后,將形成年產牡丹籽油2000多噸、牡丹膠囊2.4億粒、牡丹茶50余噸的能力,年產值500億元,利稅180億元,成為牡丹產業化發展的領軍企業。
2012年12月22日,全國首家牡丹應用研究所——中國牡丹應用研究所在菏澤成立,該研究所是北京工商大學、牡丹區人民政府和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將致力于牡丹的產業化應用研究,標志著牡丹應用從此有了專業的技術研究機構。
目前,堯舜牡丹產業園的首條年產一萬噸牡丹籽油生產線已投入運營,牡丹花蕊茶已進入試產階段,牡丹油軟膠囊生產線正在安裝,牡丹日用化工產區在緊張建設。盛華牡丹產業園1500平米的牡丹溫室大棚、1100平米的恒溫冷庫、2000平米的牡丹花茶加工車間已建成使用。
牡丹產業將成特色支柱
據了解,僅投資20億元的堯舜生物龍頭企業一期工程,牡丹籽油生產能力就有上萬噸,全市一年產牡丹籽不夠企業開機生產幾天的。所以2012年牡丹籽價格飆升,各個牡丹深加工企業開始搶收牡丹籽。
為了緩解牡丹籽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情況,菏澤市大力推廣牡丹種植。其中,牡丹區出臺扶持獎勵政策,加快推進了牡丹種植基地建設步伐。對新增成方連片50畝以上的牡丹種植農戶,每畝給予200元補貼。
與此同時,牡丹企業與農民簽訂種植收購合同,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我們現在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確定了牡丹最低保護收購價格。”盛華公司董事長譚寶劍拿著一份收購合同對記者說。
協議上約定:公司提供牡丹苗和牡丹籽及所需農資,并對農民的牡丹花瓣、種子、牡丹根制定了保護價格。“這樣做一方面為了滿足企業牡丹深加工所需資源,另一方面消除了農民對于牡丹銷售的擔心,達到雙贏。”譚寶劍說。
位于牡丹區黃堽鎮的山東盛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占地500畝,其中有種植模式示范區、有觀賞區、牡丹加工轉化區和200多畝種苗基地。譚寶劍告訴記者:“公司又與基地相鄰農民的500畝地達成流轉意向,向牡丹精深加工延伸。”
“為了解決種植油用牡丹見效周期長的擔憂,我們發現牡丹可以套種中藥茶、花卉、農作物等,每年也能有兩三千元的不等的收入。”菏澤國家牡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管理辦公室主任陳學湘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發現了油田牡丹種植的效益。
據了解,目前菏澤市牡丹栽培面積達25萬畝,全國90%的牡丹新品種、85%的牡丹出口都由此提供。其中僅去年就增加15萬畝,今年還將新增20萬畝。
按照規劃,2015年菏澤市牡丹栽培面積將達100萬畝。面積擴大的同時,菏澤牡丹產業也實現了從過去單一的苗木、觀賞、藥用逐漸走向深層次、多領域、全方位開發的綜合利用之路,牡丹產業將成為拉動全市經濟高效跨越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山東12個縣(市)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對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情況的通報》。 根據《山東省城市(縣城)園林綠化評價辦法》(魯建城建字〔2017〕18號)要求,我廳組織開展了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工作,現【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