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腐敗:城市綠化背后那點事兒
近日,有網友發(fā)帖稱,鄭州農科路上剛發(fā)出嫩芽的行道樹,不知為何被連根拔出,換上另外一種樹木。金水區(qū)綠化管理所回應,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城市檔次,創(chuàng)建精品一條街(4月9日《河南商報》)。
連根拔掉白蠟樹,換種銀杏樹就能提升“城市檔次”,這似乎是城市管理者自言自語的夢囈。但在百姓眼里,不管是白蠟樹,還是銀杏樹,只要枝繁茂盛,給百姓一片綠色,能為百姓遮陰,那就是一種好樹。
不過有一點卻是板上釘釘?shù)?即勞民傷財——白蠟樹被拔,是一種浪費;銀杏樹也不便宜,這一拔一栽,再算上人工費,那可真不是個小數(shù)目。
鄭州這起“更換樹木”的真實理由是啥,我不得而知。但讓我想起身邊的一些事兒。譬如,我家附近有一個不大的公園,最初頗為原汁原味——公園里栽種各種樹木,樹陰遮天蔽日,樹下有石凳,小路是磚鋪的,一切都很恬靜安然,平時,前來休閑的居民很多,有下棋的,有跳舞的,熱鬧非凡。但是后來幾年,這個公園幾乎一直封閉,接二連三,起碼改造過三四回。如今,這個公園“檔次”很高——有巨大的雕塑,有松木做的長凳,還有大理石鋪設的地面,但樹沒了,市民玩的地方沒有了,整日里,小公園冷冷清清。
還有,筆者家附近有條主干道,以前路兩邊栽種著整齊的冬青,郁郁蔥蔥。一年四季,馬路兩邊冬青“長青”,讓人賞心悅目。但是多年來,這條馬路的綠化帶,不知被整治過多少回——今天刨掉冬青,換種鮮花,但一到秋冬,路兩邊都是花的殘枝敗葉,甚是荒涼;而后挖掉鮮花,種上一些樹木,結果馬路兩邊土石裸露,煞是難看;再后來,又開始栽種矮小的松柏樹。如此折騰來折騰去,不知道那些城市管理者意欲何為?
有一次,我和一位在城市綠化園林管理部門任職的朋友吃飯,我針對上述疑問請教他。他意味深長地一笑,說出這樣的“秘密”——諸如此類“瞎折騰”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一是“瞎折騰”能凸顯政績工程。綠化園林管理部門每換一茬領導,總得干點事。干啥事呢?在一些開放公園和綠化帶“做文章”是首選。譬如,領導動輒搞拍腦袋工程,以個人喜好更換樹木、整修公園。二是“瞎折騰”能為部門撈取利益。明擺的現(xiàn)實是,有項目才能要資金。譬如更換一次樹木,就能從相關部門爭取大把的資金,否則,跑要資金沒有來由。三是“瞎折騰”為權力尋租提供空間。“要想富,上項目”,個別地方搞園林綠化也是如此。買昂貴的樹種,中間拿了多少“回扣”?勞師動眾更換樹木,其間撈取了多少人工費好處?恐怕只有天知、自知。在一些地方,園林綠化為何頻換樹木,其背后就是那點骯臟事兒。
近年來,隨著森林城市、生態(tài)城市、園林城市等新興城市發(fā)展理念的逐漸興起,假如合理整飭公園、街道環(huán)境,更換樹木,倒也未嘗不可。但也要高度警惕有些地方的個別官員,靠絞盡腦汁瞎折騰去勞民傷財、牟取私利。
最近幾年,“綠葉花草”背后的“黑色”腐敗嚴重,城市綠化成為腐敗重災區(qū),黑幕重重。如一株普通的榕樹,在賬面上身價高達10余萬元;一項實際支出60多萬元的城市綠化工程,賬面支付款卻“瘋漲”到了150多萬元……由此也引申出另一個話題——城市建設為人民,但如何建設城市,人民的意見和建議不能“缺席”。也只有如此,個別官員也才能失去為牟私利而越俎代庖的機會,也才能根治“綠色腐敗”。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tài)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tài)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xiàn)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tài)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城市綠化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來國家對環(huán)境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環(huán)境的改善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城市的綠化建設,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各個城市的發(fā)展節(jié)奏非常快,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結構。城市的街道上【詳細】
安徽推行城鎮(zhèn)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印發(fā)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zhèn)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zhèn)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完善城鎮(zhèn)生態(tài)網絡規(guī)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