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苗滯銷再次提醒了什么?
順昌杉木苗滯銷,根源在供求關系不協調。
近幾年,順昌植樹造林面積不小,杉木苗需求旺盛,一度供不應求。于是,種苗戶多了,種植面積大了,供應量不斷增長。然而,荒山隨造林推進而減少,樹種選擇日益多樣化,杉木苗需求量在減少。供不應求變成供過于求,暢銷變成滯銷。
這正印證了經濟學中的蛛網理論。
蛛網理論,即某些商品的價格與產量變動相互影響,引起規律性的循環變動的理論,因價格和產量的連續變動用圖形表示猶如蛛網而得名,主要用于分析農產品。本階段的農產品價格,影響下一階段的農產品供應量,而供應量又反過來決定新的價格,最終呈現供應量與價格此高彼低、高低循環的怪圈。由于農作物具有一定的生長周期,農產品價格對供給的調節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于是,扎堆生產,供過于求,導致滯銷。
具體來說,對分散的杉木種苗戶而言,獲取市場供求信息頗有難度。他們往往會根據經驗習慣和市場行情來種植,缺乏預見能力。過去種什么,現在就種什么;什么價格高,就種什么。
南平市林業局副局長林忠民提醒林農及時改種其他樹種或花卉。但究竟改種什么品種的苗木才能規避風險?若沒有科學的市場監測機制,沒有準確的信息指導,沒有系統的應對措施,種苗戶仍會跟風種植。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新的苗木就一定會暢銷?
杉木苗滯銷現象再次提醒我們,提高分散種苗戶的組織化水平,如成立專業合作社等,十分迫切。合作社可監測種子采購情況等指標,預計種植面積大小,發現盲目種植的苗頭及時預警;可收集、整理、發布權威性的供求與價格走勢的預測性信息,有針對性地調整苗木品種的結構,指導種苗戶多樣化經營以規避風險。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