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卉市場清明節難扭頹勢
清明節將至,菊花開始出現在各大花店最顯著位置。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萊太花卉市場、花鄉花卉市場、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等多家花卉市場,了解到菊花銷量與往年同期持平略有上浮,但其他鮮花銷售卻難見火爆場面。在“節儉風”刮進各大花市的同時,花商們也在尋求轉變。
清明用花走俏難救市
作為清明節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北京在3月30日迎來首個掃墓高峰。在豐臺花鄉花卉市場,一家花店的工作人員正坐在花堆旁,忙著挑選、歸類和修剪花枝,她的兩名同事正在把修剪好的菊花插瓶或做成小鮮花花圈。
該花店店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般從清明前一周開始延續到清明節當天中午,是菊花在一年中最大的一次銷售時段。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銷量基本持平略有上浮,原本1-1.5元/枝的菊花也是從上周末開始漲到了3元/枝。店主表示往年清明小長假期間,自己店里的菊花單日成交量在1000枝以上,清明節當天,價格還會有一定飆升。
不過,菊花銷售的火爆并不能掩蓋目前花市行情的低迷。以萊太花卉市場為例,從去年底開始,陸續就有花店關門或改行,原本30多家花店如今只剩不到一半的數量,花商們紛紛坦言“生意不好做”。
相比起鮮花還能依靠清明假期這樣的熱點節日進行銷售,綠植店店主們只能望著店里擺放的大大小小盆栽發愁。在萊太花卉市場開綠植店已有8年的余老板已經兩天沒有賣出東西了。她發現,作為曾經的購買主力,公務租擺綠植的客戶群悄悄消失了。就連往年最繁忙的春節,銷量也下降了一半。
余老板試圖參照其他同行的做法,降低自己利潤空間,把綠植降價出售,但對于客流量的提高幫助不大。她算了一下,大概有20%的商鋪受到影響關店或是改行。
多因素影響花卉銷售
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負責人吳朝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零售花店銷售主要依靠市民日常用花、政府銀行機關酒店慶典用花以及紅白喜事用花。如今社會上提倡的節儉風對于鮮花零售業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沖擊。特別是定位比較高端一些,服務于政府、銀行的花店,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個別店鋪的銷量甚至下降70%。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受到節儉風影響最大的花店均有一個特征,即以公款消費、集團消費為主體,而不是以大眾消費為主。每逢歲末年初,機關開會用花卉布置會場是傳統慣例,強勁拉動了花卉消費。
吳朝清同時認為,造成如今花市零售業遇冷的原因不光與社會提倡節儉有關,另一方面整個經濟環境的不景氣也有一定影響。“據統計,很多花店一季度銷售額跟去年同期相比都沒有增長。”
在花商們看來,除了提倡節儉之外,北京接連出臺相關的房屋限購條例,房市的低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花卉市場。“北京房子賣得不好,本來有錢的外地人在北京買了房子就會配套地買一些鮮花綠植放在家里,現在這部分客人也少了。”面對北京商報記者的采訪,多名花商紛紛抱怨。
逐步轉型 婚慶盆花或是轉機
有人暗自神傷,有人多方拓展。面對市場的低迷,同樣在萊太花卉市場經營鮮花的毛女士已經積極轉變。
從去年底開始,毛女士就發現店里的單位預定用花變少了。在這樣的形勢下,毛女士并沒有打算轉行,而是決心繼續經營花店,只不過將重點放在了提高銷售服務上,刺激個人用花消費。“想要些什么花”、“送給誰”、“價位多少”,只要有顧客駐足選花,導購就貼心地上前進行詢問。毛女士明白,只有知道客人的期望值是什么,才能把最適合的花推薦給客人。
對于花市遇冷,花商紛紛轉行這一情況,中國花卉協會也在想辦法。為了幫助花商們走出困境,吳朝清透露,協會方面也在積極地幫助大家轉變營銷觀念。“從以前的租擺,逐步轉型到婚慶。特別是春暖花開后婚禮會明顯增多,婚慶行業對于鮮花的需求會比較可觀。”讓花商們不再緊盯著市政及集團消費市場,而是大力開發家庭園藝盆花,讓花卉回歸大眾。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