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秩序決定種苗業健康度
“盲目擴量”、“品種過于集中”、“新品種壽命太短”、“品種退化嚴重”,是目前主流盆花領域對種苗市場抱怨最多的幾個方面。種子、種苗是花卉生產首要的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它的市場秩序決定了整個行業的健康度。然而由于缺乏準入機制,種苗生產的行業標準并未制定和實施,僅靠市場調節之下,種苗行業可謂亂象叢生。
從去年年底開始,蝴蝶蘭、紅掌、大花蕙蘭、一品紅等主流盆花均出現低價滯銷的局面,鳳梨更是早在2012年宵時就出現頹勢。今年春季本該是種苗銷售的旺季,但受成品花影響,原本求著種苗商要苗的生產商此前的熱情迅速降溫,訂單退單、拖延進苗、要求降價屢見不鮮。這樣的改變實屬無奈:有的生產商年宵虧損嚴重,資金鏈斷裂;有的溫室還有大量剩貨積壓,無法進苗;有的為了降低風險,縮量抵御花市“寒冬”。許多種苗商則自動降價表誠意,有的多方拜訪客戶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有的以送苗的方式變相降價。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迅速轉換,暴露出種苗市場的實質:產能過大、品種單一、過分依賴集團消費。
從全行業來看,今春草花、切花種苗市場相對平穩,有業內人士分析,草花成品花市場銷售還有待今年春季尤其是“五·一”市場的考驗,雖然現在生產者都基本維持原有產量,但他們對政府和集團消費尤其是戶外擺花是否縮減并無多大把握,有可能重蹈室內盆花的覆轍。
近幾年,隨著花卉產業的迅速發展,產能過大的矛盾一直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大,并且從成品花領域蔓延到門檻較高的種苗市場。相對于成品花的生產和銷售來說,種苗生產環節利潤較高,種苗價格占到成品價格的30%至50%。受追逐超額利潤的本性驅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種苗生產的行列中。無論是政府投資的農業園區,還是個體企業,都以建立組培室為要務,即便沒有組培能力,也涉足小苗、中苗生產。
利益驅使再加上缺乏準入機制和標準化,種苗組培行業越來越“無畏”:有無品種權或獨有品種無所謂,買流行品種的母本來復制,甚至直接從市場上買成品花作為母本進行組培;母本性狀表現是否穩定、之前已經切了多少代無所謂,切了再說,賺錢要緊;有無技術無所謂,現學就敢上手,再不行挖個別公司的組培主管大干快上。這些現象直接導致種苗數量龐大,品種跟風現象嚴重,品種退化和變異速度加快,新品種壽命縮短。在市場需求旺盛時,這些矛盾尚未凸顯,但需求縮減一到來就暴露無疑,導致成品花的一系列潰敗慘象。
與其他行業相比,花卉種苗行業的急功近利、不尊重品種權、缺乏自律毫不“遜色”。一個新品種的培育、穩定到擴量上市,一般需要七八年的時間,但眼下新品種剛推出市場沒兩年就遍地都是,而且品質明顯退化。價格迅速走低之后,牌子砸了,最終只能灰溜溜地退出市場。以蝴蝶蘭市場為例,種植者恨不得每年換一批新品種,因為只有新品種才能保證豐厚的利潤,這對育種商來說何其可悲可嘆,不但打擊了新品種培育的積極性,而且種植者要花更多的代價來引入新品種,這種“快餐式”的發展方式對整個行業危害甚大。
相對而言,今年春季草花和球根切花種苗市場較為平穩,這是因為這兩類產品的新品種和優勢品種大都掌握在外國育種商手中,為數不多的種苗代理商也會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放量,并且保持品種的獨有性,市場相對有序。近年來,康乃馨種苗也經歷了從混亂到有序的演變,以往個體種苗商市場占有率超過50%,而現在繽紛、英茂等兩三家大型企業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數量和品質都十分穩定。
在主流盆花中,我們也看到一些優秀的種苗商脫穎而出,并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的市場回報。他們注重品種獨有性,不惜花重金買斷某個品種;謹慎擴量,合理分配同一品種在區域市場的數量;情愿放棄部分利益,嚴格把控組培代數和擴繁比率,保證種苗的高品質。
盆花品種組培上量快,產品價值高,因此其種苗市場更容易混亂。當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罪責都歸咎于種苗商,這也是急功近利的市場氛圍造成的。然而痛定思痛,在亂象和低迷的市場面前,種苗市場秩序的整飭變得更加迫切,而增強行業信息溝通、建立高效的中介組織、加強品種權保護,成為重整市場秩序的當務之急。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