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鮮切花”市場走俏
以往提起“農民”,終日勞苦的農耕形象便隨之盤踞腦海。然而如今,生活在興寧區三塘鎮同仁村里的農戶們卻少了份辛苦,多了份自信。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收益讓他們的“錢袋子”更鼓了。
探病問診,知道村民“苦”在哪里
在同仁村,苦瓜蔬菜種植一直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增收方式,然而近年來,由于苦瓜市場飽和度、村地交通運輸、勞動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卻讓梁富榮這個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戶心力憔悴。
“每天凌晨1點多就要起來給苦瓜授粉打藥,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有時候忙得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如果天公再不作美,一年的收成也是所剩無幾”。
同仁村共有30多戶村民,為了增進家里補貼,部分村民選擇了外出打工,盡管如此,但是家中的“自留地”還是要種,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是“主業”,“寧可短了穿,也不能荒了田”,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可矛盾卻接踵而至,種苦瓜、種水稻都是“力氣活”,耕種周期短,每年翻耕率大,家里人頭又有限,所以“誰來種、怎么種”成立他們的困擾,勞動力短缺讓當地村民進退兩難。
“苦瓜出產以后還要自己往外運,路途顛簸,很頭痛,逢到雨天,車子打滑被陷是常有的事”望著眼前出村這條坑坑洼洼的小路,梁富榮倒出心酸。 種子、化肥、農藥、出產蔬菜的運輸不便更是增加了村民的勞作成本,更何況苦瓜市場又是變幻無常,“能不能買上個好價錢誰也說不準,海南那邊的苦瓜賣得價錢高些,我們也就高些”村民陳大爺說到收入,略顯無奈。
據了解,興寧區部分村坡農戶同樣也面臨著同仁村的兩難狀況,為了扭轉這一尷尬局面,興寧區選擇了“兩步走”,一是摸清底情,從選種、育秧、農機等多方面加大對農民的扶持補助力度,二是另辟蹊徑,從市場需求出發,為農民增收尋找新的突破口。
對癥下藥,加快農業產業轉型,緊跟市場“前沿陣地”
了解市場,從而根據市場規律發展現代農業是加快農業產業轉型的“苦口良藥”。
說是“苦口”,是因為興寧區調研市場、走企業、進科研機構,從摸準市場到定位市場,再到引進科技助農發展模式幾經周折。說是“良藥”,是因為功不負人,最終找到了適合當地村民經營的農產品——鮮切花精品農業。
據了解, 鮮切花產業是典型的農業高科技產業,具有投入小、勞動率低、產品附加值也高、持續種植周期長等特點,平均畝產可達2萬元。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鮮切花消費正呈快速增長,市場前景廣闊。據統計,僅2005年廣西鮮切花的消費額就超過2億元。由于地理氣候、環境及歷史原因,全國鮮切花生產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廣東等地。
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園林花卉研究所唐遒冥經過向記者介紹,目前,廣西市場上銷售的優質鮮切花90%是外地花卉,而近幾年,僅南寧市的鮮切花市場就有10%的空缺,供不應求。“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先進種植技術,可以說本地種出的非洲菊等花種質量遠遠好于國內各地”。
相對于苦瓜蔬菜種植,低廉的經濟成本,先進的技術支撐,微薄的勞動力投產,有力的市場保障都成了農戶們手里的“香餑餑”。 為此,發展精品花卉產業,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成了興寧區加快農業產業轉型的突破口。
科技助農,用模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三級跳”
去年5月份,梁富榮在興寧區的引導下也步入了“芬芳”行列,在自家田地種起了鮮切花的切葉品種—天門冬,在今年年初,成功完成了由菜農到花匠,再到大幅度增收的轉型“三級跳”。 如今,每天早上信步到田間地頭,順手除除草、捋捋苗就是他一天的勞作。
當記者問道收益時,躬身除草的梁福榮笑容滿面,“我每畝一年才投300多元錢,去年底就有1萬多的收入,就在上個月我就掙了6000多元,看形勢今年要‘奔三’了,現在當農民很輕松啊”。
現在,從技術培育到打藥種植,從花苗配送再到成品銷售運輸,農戶無需向以往以往操勞,廣西林科院科研人員定期免費教技術、定期田間指導、實地看收效,“一條龍”的產銷服務模式不僅讓農戶嘗到了“甜頭”,更有了小康“念頭”,而這一切卻得益于興寧區農業發展的新模式——科技+公司+農戶。
“公司與農戶的‘捆綁式’經營可以最大限度的把準市場脈絡,分擔風險,互利共贏;同時聯合科研機構介入,就是依托現代科技力量,保證產業的成品的高質量、多元化運轉”興寧區科技局局長黃文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興寧區已經建有大鄧與同仁兩個鮮切花示范基地,企業帶動農戶種植非洲菊、天門冬、茉莉花、腎蕨、梔子花等鮮切花品種60多畝,共贏累計鮮切花年銷售收入達120萬元,凈收入80萬元以上;此外,興寧區現在正在打造的“十里花卉長廊”項目,將把花卉產業升級成為花木環繞、十里飄香的城市近郊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產業,從而帶動周邊農戶再增收。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