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東:為什么要在洞庭湖湖口筑壩
二、洞庭湖湖口筑壩是什么時候提出的?本文作者已多次在不同埸合不同媒介呼吁要在洞庭湖湖口興建控制工程。
洞庭湖湖口筑壩的名稱有一個變化過程,本文作者2004年4月10日提出“在洞庭湖出口修建一個控制工程”,2011年5月10日提出“洞庭湖出口興建岳陽綜合樞紐工程”。湖南省洞庭湖工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周北達與盧承志2009年7月在2009年第14期《人民長江》發表題為《城陵磯建設綜合樞紐工程可行性探討》的文章叫城陵磯綜合樞紐工程,2012年12月10日通過專家評審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龍頭工程叫城陵磯洞庭湖綜合樞紐工程,2013年3月18日多家媒體披露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提交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叫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
經查找核實,本文作者已數十次在不同埸合提出要在洞庭湖湖口興建控制工程。2004年4月10日出版的《新湘評論》最先提出“未來有可能在洞庭湖出口修建一個控制工程”,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武陵學刊》首次提出“洞庭湖出口興建岳陽綜合樞紐工程”。
(1)2003年4月16日至28日,湖南衛視專題片中國五湖行—《天下洞庭》在洞庭湖區連續報道13天,我應邀以洞庭湖首席專家身份參與其事,同行的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程福祜、韓孟和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何光岳。在東洞庭湖和城陵磯做電視實況節目時,數次與有關專家試探性地征詢過在湖口建壩的問題。
(2)在《新湘評論》發表的文章中有4次提出要在洞庭湖湖口筑壩或修建一個控制工程。第一次公開表達是2004年第4期《新湘評論》(時名學習導報)刊載的《洞庭湖還能成為中國第一嗎?—洞庭湖與鄱陽湖比較研究》,“有的專家認為,三峽水庫運行后,荊江河道沖刷厲害,會出現湖高于江的局面,為了不使湖中的水流走,未來有可能在洞庭湖出口修建一個控制工程”。2011年第7期《新湘評論》發表的《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又一次公開提出洞庭湖未來的重大工程有湖口筑壩,“洞庭湖出口可能需要建立控制工程才能關住一湖大水”。同期《新湘評論》署名東庭的《洞庭天下水》和2011年第10期《新湘評論》特約文章《把長株潭綠心建成“東方維也納森林”》,也都提出洞庭湖未來的重大工程有“湖口筑壩”。
(3)2006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袁乾培主編的《湖南經濟藍皮書·2006年湖南經濟展望》,郭輝東、鄧潤平的文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湖南環境友好社會建設》,以及200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湖南經濟報》記者高芳就湖南與中部崛起大思路專訪我時,再次提出未來洞庭湖的重大治理工程有湖口筑壩。
(4)2008年7月30日,省參事室組織幾名省政府參事到長沙新港和長沙湘江樞紐附近考察,后來我專門找該樞紐工程設計負責人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周作茂詳細了解相關情況,寫成《關于加快推進長沙湘江樞紐工程建設的建議》,并聯名聶芳容、袁永年、朱翔、程不吾、彭愛學等報省政府,對選址蔡家洲的長沙樞紐工程盡快上馬起到了推動作用。2013年3月6日,我與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負責人、現任航電樞紐設計處處長周作茂通電話時,兩人回憶了當時我提請他關注洞庭湖湖口建設樞紐工程的事,他說這次承擔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工程設計,是根據省里的決定搞的。通話中我還建議他關注興建長江至洞庭湖無壩引水工程和溝通湘桂運河把長江與珠江水系形成水運網絡,隨后將相關的10篇文章傳送給他。
(5)2008年11月27日,我應特約于航運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學術論壇暨湖南省航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發表《湖南水運發展戰略構想》的主題演講,2009年3月出版的《湖南交通科技》第三十五卷發表了這篇文章,其中內容有“三峽水庫建成后,對洞庭湖供水和航運將發生什么變化?我于1998年曾專訪過水利部原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徐院士認為:"三峽水庫建成后,荊江河段沖刷厲害,分向洞庭湖的水沙會大大減少。對航運可能有負面作用,至湘潭可能有斷航的危險"。"三峽水庫正常運行若干年后,荊江河道將向下刷深,洞庭湖泥沙淤積減少,洞庭湖出口可能大為下降,洞庭湖出口處只有人工筑壩,建立控制工程才能關住一湖大水。”
(6)2009年11月3日,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在武漢舉行,我提交的《三峽水庫運用后洞庭湖區公共安全的應對措施》和《洞庭湖與鄱陽湖比較研究》兩篇文章在大會交流,在全世界專家學者面前公開提出”洞庭湖出口處只有人工筑壩,建立控制工程才能關住一湖大水。”
(7)2009年11月28日,長江技術經濟學會2009年度理事會暨三峽工程與流域經濟研討會在葛洲壩(600068,股吧)和三峽水庫至重慶庫區的昭君輪舉行,我的主題發言是《生態文明時代的洞庭湖再造—談三峽水庫運用后對洞庭湖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在多媒體演示中提到“洞庭湖湖口筑壩,是提到議事日程上的時候了”。
(8)2009年12月11日,湘鄂兩省專家學者聚會探討長江至洞庭湖無壩引水設想方案,參加座談的有張承建、朱翔、童潛明、盧承志、聶芳容、劉卡波、林河、彭愛學、史小溪等,我在多媒體演示匯報時提出“應當適時調整洞庭湖整治思路,尋求長治久安的新對策新舉措。湖口筑壩是提到議事日程的時候了”。2010年2月6日,張承英把我寫的座談紀要和《呼吁興建長江至洞庭湖無壩引水工程和暫緩建設松滋核電站》在網上發表。3月22日省委書記張春賢對《關于興建長江至洞庭湖無壩引水工程的建議》作出批示:“請明華并來山同志閱示”。3月26日常務副省長于來山批示:“請水利廳閱研”。
(9)羅海藩主編的《湖南城市藍皮書·城市公共安全》,2010年4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特約我寫《三峽水庫運行后對洞庭湖區城市安全的影響及應對》一文,也有與之(5)大致相同的表述。
(10)2010年11月29日,首屆洞庭湖發展論壇在岳陽市舉行,我首次提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命題和比較完整的《環洞庭湖生態經濟示范區設想》,提出目前急需而且條件比較成熟的重大工程之五是“洞庭湖出口興建岳陽綜合樞紐工程”。這篇文章在洞庭湖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湖南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舉辦的征文活動中獲一等獎。該文收入顏永盛主編的《2010洞庭湖發展論壇文集》,2010年10月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文還收入中國科協編的《首屆中國湖泊論壇論文集》,2011年12月由東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1)2011年第3期《武陵學刊》發表《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示范區設想》一文,這是刊物上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設想的文章,提出目前急需而且條件比較成熟的重大工程之五是“洞庭湖出口興建岳陽綜合樞紐工程”。
(12)2011年11月3日,第二屆洞庭湖發展論壇在常德市舉行,我在發展論壇交流的文章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要有新思路大舉措》,提出需要實施的重大工程之九是“洞庭湖出口興建岳陽綜合樞紐工程”。此文還收入顏永盛主編的《2011洞庭湖發展論壇文集》,2012年7月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