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人工濕地治污須科學論證
2013-03-18 08:28:33 來源:人民網 瀏覽次數:
近日,在國際人工濕地水污染控制研討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能源工程與低碳技術實驗室主任董仁杰教授指出,國內人工濕地治理污染必須重視科學論證的問題。
據介紹,相對于自然濕地而言,人工濕地對污水的處理效果更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濕地處理負荷低、占地面積大、容易淤積和遠離居住區等缺點。
董仁杰表示,我國人工濕地建設和應用的步伐相對緩慢。由于缺乏專業的濕地設計、后期維護和管理經驗,很多已建成的人工濕地運行效果差,污水處理效率低,堵塞現象發生頻繁;同時,人工濕地大多采取托付當地有關部門的管理方式,而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導致出現了人工濕地“建一個廢一個,廢一個死一個”的情況。
董仁杰指出,在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開發適合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現狀的設計和管理模式,是我國成功應用人工濕地技術的關鍵。“政府須投入一定研發、示范的資源,開發可操作的標準,促進不同地區人工濕地的應用。”
據悉,國際人工濕地水污染控制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聯合主辦,聚集了業內頂級專家,每兩年舉辦一次。
會上,專家探討了人工濕地在歐洲、南美洲等成功應用案例,以此為我國應用人工濕地技術進行水污染控制,特別是為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技術推廣提供借鑒。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銀川人工濕地成城市后花園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濕地在保護與治理中逐漸恢復。目前,全市共有濕地5.31萬公頃,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個,批準建立了5處國家級濕地公園、6處自治區級濕地公園、8處市級濕地公園,市區濕地率達10.65%。【詳細】
成都:大力推行“中水+濕地”模式
每天再生水供應量達7萬噸,每年供應再生水源約2500多萬噸,若按錦城湖133萬立方米的容積計算,一年能節約淡水資源相當于20個錦城湖的水量。【詳細】
淺析水生植物在人工濕地中的應用
淡綠透明的水色,簡潔平淌的水面是各種園林景物的底色,與綠葉相調和,與艷麗的鮮花相對比,相映成趣。【詳細】
修復濕地要避免“中看不中用”誤區
到2015年,蘇州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0%,市級以上濕地公園總數達到20個,以環境教育、濕地科普等為題材的生態宣教基地達到10家。近日,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規范濕地利用行為,維護生態平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