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景觀輕生態 城市綠化一大誤區
植樹節當天,《南京晨報》刊登了南京浦口一條景觀大道植樹密度過大、市民擔心樹苗能否成活的新聞稿。省林業局有關專家認為,重景觀、輕生態功能確是城市綠化中的一大誤區,“植樹可以講究美觀,但更重要的是要講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城市綠化不能光要景觀
綠化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樹木對空氣中的懸浮物、粉塵、污染氣體有很強的凈化效應,夏秋兩季效應尤其明顯。南京林業大學調查發現,南京市區的綠化帶主要有69種喬木,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用很大。但有些綠化帶過度注重景觀,為了好看,還經常換樹種,好多樹木被挪死。在前不久舉行的綠色江蘇推進會上,一位省領導說,原本有很強生態調節功能的濕地,在不少地方走了樣濕地公園光講究樹要高、花要大,這必然導致多用農藥化肥,與生態保護的初衷背道而馳。“不能為景觀而景觀。其實,雜花生樹才是真正的原生態、好生態。”
適地適樹是種樹的一個大原則。可是,很多地方為了美觀,種了不適宜的樹,結果不能發揮應有的生態效應。省林業局造林處處長鄭阿寶博士告訴記者,我省處于氣候過渡地區,淮河以北地區冬季氣候比較寒冷。但是,有些城市為了保證冬天也能看到滿眼綠色,硬是種了不耐寒的樟樹,結果要么是種不活,要么半死不活的。即使是適宜種植樟樹的江南城市,也不應該把樟樹作為主要樹種,而應該多選擇一些鄉土樹種,讓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植物景觀,從而保證植物的多樣性和互補性。
江蘇有全國著名的櫸樹、樸樹、中山杉等鄉土樹種幾百種。如何推廣鄉土樹種呢?鄭阿寶認為,首先是財政資金要優先給予補貼;其次是對收集樹種、栽培等的研發平臺給予優惠政策和補貼;第三是通過重大工程,比如京滬高鐵等的綠化規劃,引導種植鄉土樹種。“最近,南京已明確城市主次干道基礎樹種,特別是要確立梧桐樹的骨干地位,減少并防止城市建設中樹種選擇的隨意性。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至于“大樹進城”,林業部門明確反對和禁止。鄭阿寶說,大樹移植成本很高,一棵樹動輒得花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而且,在移植過程中大樹被切掉樹冠、砍掉枝條,移植后被綁上塑料布、掛營養水打點滴,“這不是植樹,而是毀綠。”
生態、經濟效益可以比翼齊飛
幾年前,泗陽縣李口鎮八堡村農民涂洪濤承包了古黃河灘地46畝,種植楊樹1100株。最近,楊樹專家來到他承包的田塊,經測試,平均單株材0.6立方米,價值42.3萬元,加上前期間作農作物和夏枯草中藥材,總收入達55萬元。涂洪濤種植的楊樹,就是目前廣泛分布于蘇北、蘇中和蘇南部分地區的美洲黑楊,到去年底,我省美洲黑楊總面積達1391.6萬畝,蓄積量6841萬立方米,森林碳匯達12587萬噸。楊樹既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主力,又成為農民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綠化、景觀、生態、經濟,這四者是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的。”省林木種苗管理站站長盧克成告訴記者,比如我省高速公路兩邊都建成了綠化帶,不少地方把綠化帶發包給個人植樹。蘇南地區種植的多是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櫸樹、欒樹(俗稱燈籠樹),長大一點后可以賣到市場上。這樣,綠化帶建成了,經濟效益也有了。前幾年,南京市林業部門牽頭興建百里秦淮風光帶,在外秦淮河兩側種了很多樹苗,不僅滿足了生態需求,很多樹苗還賣到外地,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小區植樹也能“長”出錢來
“現在的居民小區綠化存在一些誤區,最突出的是追求所謂"洋氣"草坪成了主角,喬木和灌木反而成了配角。”盧克成說,小區綠化其實應該以喬木為主,灌木為次,草坪作為配角,因為喬木凈化空氣的能力最強。研究表明,居民小區的空氣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尾氣聚集厚度為1-2米,喬灌結合的綠化層可以有效吸附這種有害氣體。“現在不少小區熱衷于移植竹子,因為好看。但竹子移植需要保持完整的根系,很費成本。多數綠化企業偷工減料,移植的竹子只帶少數根系。幾年一過,竹子漸漸枯萎?,F在很多小區都可見到這種半死不活的竹子,根本不可能形成竹林。”
盧克成還告訴記者,居民小區植樹,也可以“長”出錢來,不過需要相應的管理。“除了傳統的枇杷樹、桃樹以外,種一些薄殼山核桃樹是最理想的。”他介紹說,這幾年薄殼山核桃樹在我省推廣種植很快,它的果實就是通常說的碧根果。這種樹的樹形很美,可以長得很高大,木質也很好,結出的果實又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以前有小區曾經發生過爭搶果樹果實的事,不過,也有的小區因為業主委員會和物管配合得好,小區內的綠化樹變成了經濟林木,產生的效益各方都能受益,一舉多得。”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