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城鎮化不是一場簡單的造城運動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對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城市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蔡繼明認為,城鎮化的意義在于隨著更多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村的人均耕地面積逐步增加,而這是發展規模化經營農業的必要條件。農業只有形成規模化經營,才有可能實現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又將帶動機械工業的發展,進而推進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城鎮化對于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城鎮化和城市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沒有城市建設,就不會有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沒有城鎮化和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建設也就沒有意義。近30年來,我國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加之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很多城市的住房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等指標也已達到較高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再需要進行城市建設,而是要求住房城鄉建設等相關部門和各個城市的管理者從更高層次考慮,如何在建設過程中,節約土地、節約資源,避免千城一面等問題的發生,既要體現出各個城市自身的特點,也要體現人性化的理念,讓城市建設更便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制度保障讓“新市民”安居樂業
推進城鎮化首先要從制度的層面進行改革,降低農民工進城門檻,讓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順利融入城市生活,成為“新市民”。
作為普通農民工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新港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一線掃道班班長薛海英向記者表示,希望國家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各界更加關心環衛工人,從住房等各方面給予環衛職工更加公平的待遇。環衛行業只是眾多艱苦行業的一個縮影,大量進城務工人員與環衛工人同樣面臨著與“城市人”不同待遇的問題。
蔡繼明認為,目前,戶籍、住房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人口城鎮化的進程,如果不在這些領域進行改革,城鎮化的進程就會受到影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的改革,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的目標,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
需要科學規劃精神
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聚集功能。蔡繼明認為,這為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并不意味著新建一批小城鎮。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決不是一次簡單的造城運動。國家有關領導曾專門強調,城鎮化并不是再造新城。就我國地少人多的國情而言,過多增加小城鎮的數量不僅不利于保護耕地,也會增加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并造成環境的破壞。因此,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在現有基礎上進行適度發展才是不二之選。
對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而言,其發展規模已經對當地的資源、環境等造成了巨大壓力。因此,只有合理控制規模,才能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周邊區域健康可持續發展。
蔡繼明認為,除了資源、環境等方面外,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并不是人口過多的必然結果。同樣作為人口聚集的特大城市,國外一些城市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這些城市除了有先進的科技作為支撐,更重要的就是充分發揮了科學規劃的作用,這一點遠比一兩項先進的技術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國內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們對摩天大樓和政績工程的盲目崇拜,就是缺乏科學規劃精神的體現。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規劃局總規劃師、濱海新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霍兵認為,無論是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還是在規劃的過程中,都要遵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原則。一些城市一味建設大馬路、大廣場、摩天大樓的方式既沒有科學的規劃作為依據,也沒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防止城鎮化一擁而上的情況發生,就要充分發揮規劃的調控作用,避免留給城市更多的“遺憾”。
要突出規劃的作用,就要從體制上理順規劃的職能。目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制訂經濟發展規劃,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制訂城市體系規劃,國土資源部負責制訂土地利用規劃。霍兵建議將這些規劃進行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提高整體規劃水平,既要體現空間布局的科學性,又要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資源的合理利用。現在,這3項規劃各有側重,但彼此之間尚缺乏統籌考慮。應當借國家推進機構改革和城鎮化的機會,建立一項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的機制,對國家的空間發展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規劃。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