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協委員鄭鋼:設立生態環境特區探索綜合配套改革
當PM2.5成為舉國關注的熱點問題時,海南一流的空氣質量、優美的生態環境令人艷羨。在海南,陽光、海水、沙灘、綠樹、藍天交相輝映,獨具熱帶風情。
然而,面對大開發、大項目、大建設,海南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越來越重。如何真正落實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綠色崛起”戰略目標?
“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海南試點創建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切入點,探索和實踐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儋州市副市長鄭鋼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這樣的設想。
探尋生態問題根源
據了解,提出設立“海南環保特區”,鄭鋼并非先例。早在2001年全國“兩會”上,32位人大代表就提出議案,建議將海南建設成“生態特區”;2008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曾提出《建設海南環境保護特區》的提案。
“環境問題絕不僅是環境本身的問題。其根源在于社會的綜合配套改革。”3月3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鄭鋼說。
鄭鋼說:“在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服從于招商引資,服從于項目建設,服從于經濟指標。一旦遇到矛盾和困難,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恢復和重建的任務就難以落實和完成,導致自然保護區被蠶食、萎縮,生態環境惡化。”
鄭鋼對目前過于注重GDP指標考核體系深表擔憂,“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引發我國社會危機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雖然也想環保,但是各項GDP指標考核和項目考核限制了他們的思路。”
呼吁設立生態環境特區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大系統工程。如何做才能根本扭轉環境惡化趨勢?才能真正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鄭鋼認為,需要對社會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方式、發展評價體系、社會管理制度、公民教育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造和調整,“也對社會行政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在社會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不妨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切入點,探索和實踐社會綜合配套改革。”鄭鋼認為,這樣有利于推動中國社會的改革進步和社會和諧。
他建議在我國設置一個省級、兩個地市級共3個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由中央直轄管理。其中海南省為省級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三江源地區和內蒙古阿拉善盟為地市級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
按照鄭鋼的設想,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基本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核心突出地位,融入和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基本任務是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切入點,探索和實踐在大區域內社會、生態與人協調發展的道路和方法;以確立生態責任、節約有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作為重點目標責任,探索和實踐如何逐步建設與之相匹配的行政管理體制、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等。
給予優惠政策完善體制機制
要建成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離不開一套完備的體制機制和優惠政策。
鄭鋼說,首先要編制好發展綱要和總體規劃,明確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的發展目標、發展道路、體制機制、空間結構、承載力和開發強度。
其次,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要按照嚴格的生態環境指標、程序和措施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內積極探索和開展節能、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
“中央應該對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給予特別的優惠政策。”鄭鋼說,探索和實踐社會綜合配套改革時有相應的立法權,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應該在政策、資金、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特殊扶持。
鄭鋼同時認為,對生態環境建設特別行政區的評價體系,應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作為優先指標,放棄片面強調GDP的考核體系。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海南自然保護區掀起“環保風暴”
針對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的問題,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省海洋與漁業廳和省林業廳等部門聯合行動,立行立改、舉一反三,結合【詳細】
2017中國(海南)智慧城市創新大會在海口舉行
12月22日,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