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生態城建設面臨"細節"挑戰
世界銀行估計,今后2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再增加3.5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正忙著尋找可持續的城市發展之路。據報道,政府希望在2015年之前擁有100個樣板市、200個樣板縣、1000個樣板區和1萬個樣板鎮。
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設的天津生態城是迄今為止最新、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一個項目。中國政府希望生態城建設會成為沿長三角和珠三角一線經濟增長的一個新引擎。
就在五年以前,該區還是一片不適宜耕種的鹽堿地,無人居住。不過現在,已經有2000多名居民搬到了快要竣工的這個試點區域。大約5000套住房已經售出,按照城市的規劃,最終會有35萬居民入住。
阿克塞爾博伊姆勒說,天津建筑能效標準的嚴格程度已經居于中國前列,這個生態城還試圖超過現有標準,做法是給開發商提供基于更先進的綠色建筑標準的認證。博伊姆勒是2011年世界銀行有關中國生態城報告的主要作者,還寫過一本關于天津的書。
他認為,事實將會證明,這些技術的完善會為中國其他城市的改造項目提供節約成本的有益經驗。
博伊姆勒說,“這是中國進行的一場最認真的試驗,也是中國最先進的一個生態城。我認為,他們有很大的幾率可以把這個項目做到盡善盡美”。
他說,“關鍵在于,既然一期工程已經結束,他們需要總結一下經驗,看看哪種做法比較好,哪種不行,從中吸取教訓”。
在這里,可以看到風力發電機,道路兩旁是太陽能街燈,不過據一名政府官員說,目前風力產生的電能并沒有接入電網。根據世界銀行2009年的一份報告,這座城市的熱力和電力供應主要來自城市以外,這里的可再生能源渠道相對匱乏。
這座城市的其他環保細節也引發了質疑。政府官員稱,到2020年,城市中90%的出行方式為步行、騎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然而,每座住宅樓都建設了地下停車場。政府官員說,會建設充電站,并計劃對電動汽車給予補貼。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說:“問題是,如果我開的是電動汽車,怎么充電?必須要方便。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把細節做好,以后再想改就難了。”
為汽車設計的寬闊車道讓旁邊窄窄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相形見絀。雖然為了適應步行的需要,城市中許多高層建筑集中在一起,但這些巨大的街區足有曼哈頓街區的四倍,這讓步行和騎車出行變得麻煩。
一旦城市建成,這種人文尺度在城市規劃中的缺失幾乎不可能彌補,這是受到詬病最多的地方。
有的專家認為,政府的巨額投資、新加坡政府的大力合作以及靠海的有利位置讓天津取得的成功很難被復制。
博伊姆勒對于中國其他生態城市及天津的發展前景更為樂觀。他說:“有人會說,"看看天津,不會成功的"。說這樣的話很容易,許多人也確實在這樣做。另外一種看問題的方式是,20多年后,會有3.5億人遷入城市,所以必須換一種方式來思考。”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將生態城建成國際海綿城市
作為全國建設海綿城市的試點片區之一,中新天津生態城一直以來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目前已啟動65個試點項目。為充分發揮中新合作優勢,將生態城建設成為國際化海綿城市,日前,來自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