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濕地就是保護人類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于6米的海水區。今天,保護濕地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保護“地球之腎”,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1971年2月2日,多國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從1997年起,每年2月2日被定為“世界濕地日”。中國于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我國有多塊單塊面積大于100公頃的濕地,總面積為3848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亞洲第一。截至2009年,我國已有37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濕地的類型
海洋沿岸咸水濕地。鹽土植物是這里的統治者。潮線下的海洋濕地平時都被淹沒在水下,而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的濕地則能周期性地露出水面。
淡水和咸水混合性濕地。河口濕地通常與海洋相接,由于潮汐、波浪和含鹽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河口濕地呈現不同的特征。紅樹林沼澤也屬于河口濕地。紅樹林最大的特點是其發達的根系支撐著整個樹身,盤根錯節的根莖一直延伸到海洋里。當其根系暴露于空氣中時,能從空氣中吸收氧氣。紅樹林的種子隨潮水四處漂流,在水中浸泡100多天后仍具生命力。
河流濕地。一般位于流速較快的上游地區,其底部往往有很多巖石。河流濕地的最大特點是這里常棲息著一些能在水上快速移動的昆蟲。河流濕地也常常發源于河流邊上,其底部往往由泥土組成,有適于在流速較慢的水中生活的動植物。
湖泊濕地。水面面積常常超過8萬平方米,水深常常在2米左右。
沼澤濕地。與湖泊和水庫沒有聯系的孤立的內陸濕地,主要包括濕草甸、沼澤。
濕地的作用
濕地是“地球之腎”,同森林和海洋一樣,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之一。
生態效益。濕地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賴濕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動植物極為豐富,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種。我國4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中,約有1/2生活在濕地。濕地也是重要的遺傳基因庫,對維持野生物種種群的存續、篩選和改良均具有重要意義。
調蓄洪水。濕地在控制洪水、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量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許多沿海濕地能抵御波浪和海潮的沖擊,可防止風浪對海岸的侵蝕;濕地的蒸發也會在附近區域產生降雨,具有調節區域氣候的作用。
降解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類其他活動及徑流等自然過程使農藥、工業污染物、有毒物質等進入濕地,濕地的生物和化學過程能使這些污染物降解和轉化。北京市大量的實驗證明,五類惡劣水質流入濕地后,流出時被凈化為三類以上的水質。也正因為如此,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此外,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方面的功能。許多重要的旅游風景區分布在濕地區域;濱海的沙灘、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壯觀秀麗吸引著人們前往,被辟為旅游和療養勝地。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