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返鄉潮,中國城市化的思考
毫無疑問,一年一度的返鄉潮仍將繼續,返鄉潮既是經濟發展背景下普通人追求更好生活的糾結,同時也是傳統家情結的順延。普通人因返鄉而惆悵,因返鄉而欣喜,但總會安定下來,而返鄉潮背后城市化的發展路徑,卻要不斷思索。
2013年,40天的春運,交通部預計,全國交通客流將超過34億人次。按照一個人回家一趟往返需要換乘4次車計算,相當于全國有8.5億的人口要進行東南西北大流動。有多少流動人口會返鄉,又有多少人因買不到票而回不去家,準確數據可能較難統計,但每年春節大規模的返鄉潮無疑是中國獨有的盛況。
返鄉潮是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時代大背景下的特殊產物,區域經濟的不平衡、政策制度的隔閡、傳統觀念的影響,等等,這些都在左右著人們的時代抉擇,而任何一種作用力都不足以完全解釋清楚這種現象的。隨著城市化進程,過年回家的返鄉潮會不會成為歷史?
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教育、醫療,人們涌向優先發展起來的沿海省份和北上廣等一些大城市,經濟發展的勞動力需求和人們追求更高水平生活的需求,在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供需雙方各取所需,流動人口數量與日俱增。用城市化接納這些流動人口成為國家的目標。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稱,我國流動人口總量,2011年已接近2.3億,占全國總人口17%。
未能融入城市的流動人口,無疑成了每年春節返鄉大軍的絕對主力。據國家人口計生委2月1日公布的2013年流動人口春節期間返鄉意愿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打算"回家"過年。其中,61.7%的農村戶籍流動人口打算返鄉過春節,57.4%的城市戶籍流動人口計劃返回戶籍所在地過春節。城市化、工業化,接納他們的恐怕只有工作機會,卻少了很多制度溫暖。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政策層面的改革,遠沒有達到與流動人口的落地的實際需求相吻合的程度。異地高考、異地結婚、異地買房,這些加了"異地"前綴的權利在很多時候成了流動人口難以逾越的藩籬,而過年返鄉回家無疑是一種對無奈現實的心理慰藉。
統計顯示,到2011年末,中國大陸城鎮人口比重達51.27%,數量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預測到:未來十年全國城鎮人口年均增加1300萬至1600萬,其中有1000萬到1300萬是農村轉移人口,但實際上,這種低質量的城市化,農民工及其家屬,不能充分享受到城鎮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對城市的歸屬感成為他們的奢侈品,一年一度的返鄉潮有了更多繼續的理由。
是否實現高質量的城市化,返鄉潮就不復存在了呢?事實上,僅用經濟、制度等因素詮釋返鄉潮的由來和去往,是不夠全面的。傳統上,家族被認為是生命和價值的源頭,家族關系是社會關系的支撐,幾千年來農業社會超穩態社會結構,很難輕易被幾十年的經濟變化徹底瓦解。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甚至有人認為現在的城市化路徑是走偏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認為,不能簡單認為城市化、工業化打破延續了幾千年的超穩態結構,就能進入西方式的現代化。
毫無疑問,一年一度的返鄉潮仍將繼續,返鄉潮既是經濟發展背景下普通人追求更好生活的糾結,同時也是傳統家情結的順延。普通人因返鄉而惆悵,因返鄉而欣喜,但總會安定下來,而返鄉潮背后城市化的發展路徑,卻要不斷思索。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